最為契合。
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自始皇以來,得國正者,莫過於明!
這句話簡單來說,一是要草根出身,不能憑藉政治地位和士族門閥然後奪取皇位;二是要滿足為民除害,為百姓謀福,而不是一開始就想著當皇帝。
滿足這兩點的,也就是滿足得國最正者的條件的,只有朱元璋,只有大明!
其實出身低微倒是沒有什麼可說的,無非就是賣慘,但是我們可以把第一條看做是是否得到過前朝恩惠。為什麼士族門閥得位不正?因為他們都曾經做過前朝的官,前朝是有恩於他們的,他們就是叛亂,是忘恩負義。
在這個層面,其餘任何朝代的帝王在朱元璋面前,都矮了一頭。曹魏不行,從他祖宗開始開始就受漢朝之恩。司馬家也不行,完全是藉著曹魏發的家。
剩下的南北朝哪一個沒有享過前朝的恩賜,然後是楊堅是北周大司馬,李淵是太原太守,趙匡胤是後周檢校太尉。
只有朱元璋,他不僅沒有受過元朝的恩惠,而且元朝的暴政讓他家破人散,元朝奪去了他的家庭,他的親人。元朝壓榨百姓,民分四等,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族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死人的唯一代價是賠償一頭驢;賦役沉重無比。
從這裡來看他是真正的揭竿而起,是真正的民不畏死。從先天上他就與所有的官僚士大夫們不一樣,士大夫是為了權利而爭鬥,為了霸權而反對。
其次,而朱元璋則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從蒙元手中重奪漢家江山。在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一統江南後。
朱元璋順勢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北進中原,推翻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我國再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治之下,同時收回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
漢朝唯一弱於明的,便是他驅逐的並非外族。
從這裡來說,自古得位之正,莫過於大明!
二十年前,百姓們相信朱元璋能夠帶著他們驅逐韃虜。
二十年後,百姓們就同樣相信朱元璋,相信大明的變法能夠真正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這是戰與火之中錘鍊出來的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楊憲會說,沒有比明更適合推動改革變法的朝代了。
因為這個朝代得民心。
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偉人偉大的原因。
後世偉人不僅驅逐外族,拯救華夏,更為重要的是他不僅站在老百姓的這邊,簡直可以說是老百姓的化身。
在這一點上,老朱雖然同樣心繫百姓,喊出“朕與百姓共天下,非與士大夫共天下!”這種振聾發的聲音。
可終究還是太過執著與小家,即他朱家人了。
在他心中,朱家人還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這一點從他對他那幾個為非作歹的兒子的處理就可以看出。
這也是為什麼,楊憲認為自己遲早有一天會和朱元璋分道揚鑣的原因。
不過這是用跳出時代的目光去注視,去要求。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咱老朱已經足夠優秀。
從楊國公府出來後。
朱標看到金陵城無數百姓,自發聚集在這裡。
其實自從朝廷透過報紙公佈了改革的決心,以及一系列相關舉措後。
已經不是第一天如此了。
眼前這些人也已經不是最初的那一批人了。
由此可見被程朱理學、傳統禮教給迫害的百姓有多少。
這些百姓顯然是認識楊憲的,見到楊憲出來,一個個跪下來大聲說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