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
小漁村。
因為海禁的關係,村裡的百姓過得很貧苦。
一個個面有飢色,身上穿著的都是打著補丁的亞麻布衣服。
這就是他們其中一些人會選擇給張士誠舊部這些海盜打掩護的原因。
法理不容,感情上也很難接受,可卻可以理解。
宋元以來,數百年時間,海上貿易已經成為東南沿海居民最重要的求生之路。
明朝開國後驟然設了海禁,可對於沿海居民來說一時間這種生活方式很難改變,因為朝廷只是禁止他們出海,卻沒有給他們提供新的謀生手段。
海禁等於是斷了他們謀生的路。
因此這些沿海的百姓,只要看到空子可鑽,即便冒著巨大的風險,也要參與海外走私貿易。
嚴重的村子,幾乎家家戶戶都涉足走私貿易,從而也或直接或間接的與張士誠舊部這些假“倭寇”有關,與真倭寇直接進行交易的也不是沒有。
在一些人看來,這些獲利雖不合於天朝法度,但絕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馬三刀手底下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偽裝了身份後開始進村調查。
可任由他們經驗再豐富,只要進了村,有時候,是人是鬼就分不清楚了。
馬三刀他們在實施救人行動的同時,楊憲這邊也沒有閒著。
趁著朱標來揚州檢視新一批軍望遠鏡的時候,楊憲和朱標討論起開放海禁的事情。
“楊卿,海禁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朱標開口問道。
楊憲並沒有直接回答朱標的問題,反而開口問道:“太子殿下,陛下制定海禁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設立海防線,打擊張士誠殘餘勢力以及掠邊擾民的倭寇。”朱標不假思索,直接開口道。
楊憲微微點了點頭。
海禁是朱元璋開國後定下的國策,其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消滅張士誠這些反叛勢力、打擊海盜和走私集團,進而保證社會的穩定和朱姓江山的牢固。
但事實上,海禁不但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在直接打擊了本國的對外貿易和漁業生產的同時,海盜和走私商人反而趁機做大。
楊憲開口道:“那麼海禁也已經施行了好多年了,達到陛下要的效果了嗎?”
楊憲搖了搖頭,自問自答道:“並沒有,殿下,海濱民眾,生理無路,兼以饑饉薦臻,窮民往往入海從盜,嘯集亡命。”
“海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劇了海盜的激增。”
楊憲這番話,朱標初聽之時,感覺還不是很很強烈,但仔細回味後,便能體會短短“海濱民眾,生理無路”八字,便道明瞭沿海百姓箇中心酸。
朱標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清晰的畫面。
那些原本世代為漁農的沿海百姓,憑藉出海打漁就能做到豐衣足食,但在海禁之後,這些漁民完全失去了此前自力更生的生存之道,這對於世代捕魚的漁農們來說,堪稱滅頂之災。
於是這群人就反了,紛紛加入海盜,畢竟正常營生已經做不下去,還不是因為海嘯這類天災,而是單單因為朝廷施加的不可抗力,走投無路,甚至快要餓死的情況下,這部分漁民只能選擇去當海盜,如此才能生存下去。
“這是海禁弊端其一,正是由於嚴厲的海禁政策,斷絕了沿海漁業的發展。大批漁民因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手段,社會矛盾急劇增加,致使沿海地區頻頻發生漁民暴亂,最終造成因飢餓潦倒而引發的犯罪率飆升,為本來就倍受倭寇侵擾的地區安全,增添了新的不安因素。”
楊憲想了想,用一句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開口道:“這些漁民們為了生存,放下了手中的魚叉,拿起了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