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140

舉,是如何安排的?”

老師看了看兩人,說:“你們這話不像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發言。”

“何為九年義務教育?”

“……”

老師讓他們坐下,給他們掃下盲。

從學前班的教育開始講,講到義務教育,到中考,到高中分科分班,到高考,到填志願,到大學分系和專業,再到考研讀博。

“……”周瑜大為震撼,道,“任何一個平民百姓,哪怕是個女子,只要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就算家裡是貧農,也能成為博士?”

漢時的“博士”是個官職,博學之士,掌管國家圖書典籍,需要通曉政史,有大學問,還需擔任皇帝顧問一職,沒有點年歲的人是無法勝任的,但按照後世的這個來計算的話,三十歲當博士不是難事。

老師點頭,說:“獎學金就是給成績優秀的人的,和家境無關。家境差,成績中上游達不到獎學金的話,還有補助金,助學金。”

學校裡的男女學生比例幾乎持平,先前在小學的時候還不覺得奇怪,以為名門貴女讀書也正常,但在大學之中也有這麼多女孩,實在匪夷所思。

老師一臉無語,說:“都什麼年代了,你們那女孩不給唸書?你們村委縣委沒找上門談話?”

周瑜仔細想了想,說:“我們那,平民都不念書。”家裡稍微有些條件的平民,也只會送一個長子去唸書,作為家裡的代表,能識得幾個字就已經算是厲害的了。

更多的平民,是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書”的。

後世不僅僅是一個科舉的改變,學校也只是一小方面,還有醫療制度,村裡有上頭指派的村醫,小區有小區駐站醫生,城市有市立醫院。這些都是公家設立,除此以外還有民營醫院。

而能夠支援教育和醫療制度的完善,離不開經濟發展,工業化給生活提供了基礎保障,將勞力工作轉移為機械,這樣只需要少量的操作人員就可以完成大量的製造業,而人才則往腦力方向培養。

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貿易往來,內部的經濟流動只是一方面,綜合經濟是變化不大的,只有賺外匯才是整體賺。

無論內部貿易還是外部貿易,都需要極其強大的基礎建設:道路。

相隔一千八百年的差距,不是有了一個理論就能趕上的。

當老祖宗知曉後世的繁榮後,才發現引以為豪的王朝,竟如此落後不堪。也正因落後不堪,才更要努力建設,不求能有後世的繁榮,也該能有先漢的昌盛,而不是史書上的“亂世”二字。

首先是提拔寒門,壓制士族大家。

其次是發展工農業,提高百姓的生產效率。

然後是各地的基礎建設,以便商貿。

有了經濟作為保障,然後實行全民教育,規整醫療。

而這些的前提,都是沒有戰爭,一旦戰火起,萬般皆是泡影。

在和毛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