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其實並非是苦賦稅,而是苦多出來一些根本沒有規定的稅,這些明目給了地方官剝削的空子,只會導致官肥而民瘦,那麼自然就很難繁榮。
劉協看了奏摺稱善,下令嚴格各項稅收名目,凡有私加稅收或者巧立名目者,罷官遊街示眾。
建安二十四年,在曹操六十大壽的這一天,天子封曹操為魏王,曹操三辭三讓還是接受了加封,但堅持不要加九賜。
看著如今正值青壯的天子,曹操心裡十分寬慰,恍惚想起久遠記憶裡的那個少年劉協,年紀大了倒是想明白當時劉協看到曹節為什麼匆匆忙走掉,更像是在知曉未來後的羞愧。
隔天曹操入宮覲見天子,恰逢天子在立皇后一事上猶豫。曹操一臉看女婿的柔和表情,提到自己有個女兒。
然而,向來對曹操敬重有加的天子,此時臉上卻流露出一絲不悅,掛上假笑詢問:
“曹愛卿,是朕替換了朝廷內外的官吏心生不滿,如今,要在朕的枕邊安排一個嗎?”
曹操愣了很久,低頭道:“臣絕無此意。”
建安二十五年,吳郡太守孫策因與海寇和解而獲養寇自重之罪,被流放交州,揚州刺史孫堅因此被罷免。
建安二十六年,益州刺史劉備和荊州刺史劉琦因結黨營私而被罷免,秋,被收押待審。
最終,輪到了曹操這邊。
他心裡很清楚原因,大量的新政策和改革徹底撬動了士族大家的利益,後世花了一千多年只是緩和而還沒徹底解決的問題,在他這個年代快刀斬亂麻,只有一個下場。
玄德是個仁義之人,孫堅也是窮苦出生,都很為百姓著想,以為大家齊心協力就能改變大格局。
這些年所見,他願意相信劉協並非殺功之人,只是觸動太多利益,不得不妥協。
不久,曹操就聽到了一些訊息,說他異姓稱王,手下兵力又多,常有不軌之心,想做當世王莽。
此時已經將許昌官員大換血的劉協宣曹操來許昌覲見,說自己自然是相信魏王,只是那些大家呈交上來的證據頗多,自己雖知曉是冤枉,卻也沒了辦法。
曹操笑了笑,說:“陛下,當年臣受先帝託孤,曾有一封遺詔留下,陛下可去尚書檯看看。”
聽到這話的劉協愣了很久,似乎想到了什麼事情,沉默著讓他退下吧。
昔年漢武帝時期,忠臣竇嬰因得罪田蚡而招惹災難,本非殺身之禍,竇嬰言景帝曾有遺詔留下而求再見武帝。
但宮中卻言沒有詔書留下的記錄,竇嬰因此獲了偽造詔書的大罪,被武帝處死。
劉協不知道當年先帝有沒有留遺詔給曹操,但曹操這麼說已經很明顯:陛下若要殺,臣可以自己安排個罪。
同時也是借這典故來表明自己的立場。
“陛下。”曹操沒有退下,逾越地站起來走到劉協面前,拉起這位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也有帝王手段的天子的手。正值青壯年的劉協早已看不見年少時的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