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剛才商船上的種種對話,眼下比起見到父王更糟糕的事情是,這個少年的父王他要匡扶漢室。
年輕的魏帝抬首,寒眸中透露這下意識的討好與骨子裡的倔強和不甘,道:“既然父王組建聯盟匡扶漢室,可朕、我此時漢帝已經禪讓。我魏聯盟願做附屬,以父王之志為先。”
如果真如先前所有,所有人都能有改變的機會,那麼他們只是毫無關係的個體,借聯盟彼此利用而已。
再向此間未知的漢帝稱臣有何不可,一切終究,還是要以迴歸本身世界後的情況來說。
曹操後退一步,心想此子能屈能伸,難怪能成大事。
既然魏聯盟願意做附屬,當然再好不過,他也不可能強求這個曹丕回去後還還政於劉協,那樣恐怕只會天下再亂一次。
魏聯盟盟主都這樣了,何況眼前站了個爹,曹植也願意加入匡扶漢室的行列。
他所爭的只是魏公繼承權,將來就算父親稱王,那也是魏王繼承權。如果說是稱帝……他感覺自己做不出來逼迫劉協讓位的事情,倒是願意繼續廣結名士,招攬賢才,治理魏地,若朝廷需要人才,他還挺樂意推薦的。
另一個魏帝曹叡則想得更透徹,既然大家互不衝突只是合作關係,聯盟只是名字不同罷了。
看戲著的司馬懿咂咂嘴,覺得沒意思,便不再觀望,也上前作揖道:“在下司馬懿,字仲達,幸……”
“老賊!”他話還沒說完,剛才還平靜淡然的曹叡突然暴怒,竟是直接抽劍要砍。
【作者有話說】
魚膾:生魚片。
----------
甄宓二曹的三角戀是後世杜撰的故事,就是流傳太廣了,就算11歲的曹植早熟,甄宓也不會鍊銅。。。。
--------------
曹丕《典論·自敘》上以四方擾亂,教餘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知騎射矣。以時之多難,故每徵,餘常從。
能十歲就隨軍學習,曹操當時應該是想和曹昂一起培養的,但凡曹昂是正常戰死,或者當時曹丕不在宛城,或許父子二人的關係都能好很多。曹植更像是曹操故意用來鞭策曹丕的,看中的曹衝死後還賜死了和曹衝關係好的周不疑,原因是以後曹丕駕馭不了周不疑這樣的大才。
幽靈海盜船
年輕人身體挺好,就是老了會頭風
在曹叡的時間線來看,司馬懿是個被埋沒的人才,是大魏的頂尖忠臣。
雖然太祖和先皇都強調不給他兵權,都否則必成後患。
但當時蜀地諸葛亮北伐屢次犯境,朝中一時無人能應對,人心惶惶,他就大膽啟用司馬懿,還給了兵權。
司馬愛卿沒有讓他失望,面對被諸葛亮挑撥的叛亂緊急情況敢不懼天子猜忌先斬後奏,以國家安危為首。
而曹叡明鑑忠奸,嘉賞司馬懿,更讓司馬懿肝腦塗地報效天子厚恩,絕無二心。
哪怕後來聽土夫子說司馬家篡權時,曹叡都是不信的,後人所言和自己親身經歷當然是信自己。直到他解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