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頁

貞即廢趙氏自立,又改國號為&ldo;大義寧&rdo;。楊幹貞&ldo;貪虐無道,中外鹹怨&rdo;。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楊幹貞為段思平創造了條件。

公元937年,通海節度段思平用&ldo;減少你們的稅糧一半,免除你們的徭役三年&rdo;為號召,聯合滇東三十七部起義,驅逐楊幹貞,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ldo;大理&rdo;。段思平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在於他的&ldo;減稅糧、寬徭役&rdo;的政策。段思平透過&ldo;更易制度、損除苛令&rdo;的改革,得到人民廣泛支援。

段思平的皇位傳了十二世至段廉義時,獲得實權的大臣楊義貞,於1080年,殺段廉義自立為皇帝。四個月之後,善闡(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立段廉義的侄兒段壽輝為王。段壽輝傳位段正明。1094年,高升泰廢除段正明,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ldo;大中國&rdo;。高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在去世時,見自立為皇帝被各地反對,留下遺屬,令其兒子還位於段氏。他兒子遵遺囑還皇位於段正明之弟段正淳。還皇帝位與段家後,高家世代為相國,稱&ldo;中國公&rdo;,掌握大理國的實權。

大理王族自認是漢人的後裔,大力推行漢族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白文。白文是用漢字寫白語,讀白音。南詔時已用於寫作,但廣泛使用則是大理時期。這時產生了用白文寫作的《白史》、《國史》等歷史著作和詩歌、曲本、傳說等文藝作品。轉韻體的白文詩較著名,其結構是每章十聯,每聯兩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後一句五字,每段最後一字押韻。

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盛行。大理統治者好佛,對佛教在雲南的傳播有深遠影響。段思平歲歲建寺,鑄佛萬尊。據《南詔野史》載,大理段氏二十二傳,(奇書網整理提供)竟有八人避位為僧,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ldo;釋儒&rdo;的稱謂,而且任用師僧為官。師僧也透過科舉考試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權和宗教雖不能說完全合一,但界限幾乎泯滅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