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過程用了我三天時間才完成樹屋大體的框架。
這個看起來並不豪華,看起來甚至有些寒酸只能坐或躺的屋子卻有屬於它的好處。
一般人的認知裡面屋子是越大越好,住著越舒服。可是那一切的基礎是需要很多人力來完成,而且如果是在冬天的話也需要熱源來輔助禦寒。
可我的這種結構完全是綜合了價效比和實用性來考慮,首先這種屋子的建造難度低花費的時間成本也不高,能很快建成。
其二,這樣的低矮結構,裡面的空間有限。我只需要把前後兩頭封閉起來只留一個出氣口,這個屋子就能像一個大睡袋一樣幫我鎖住更多的熱量。
即便是在沒有熱源的極端條件之下,我依然可以憑藉著這種優異的保暖性抵禦嚴寒的侵襲。
做好這一切我開始為屋頂的保溫防水工作忙活起來,屋頂我還是打算採用茅草打底的方法來鋪墊兩層。
茅草打底有個好處,它可以起到很好的隔溫作用。冬天能避風,夏天可以遮陽。
現在已經是十月,那些齊人高的茅草這裡並不缺,大片的茅草都已經脫去大量水分變得枯黃,這種正是用來建築隔熱層的極好材料。
現在我手裡有了刀,這些茅草我沒有費多大力便是收割了不少的回來。在太陽底下只晾曬了一天時間,這些茅草就已經變得十分乾燥。
我把這些茅草都用細繩捆成筒面大小的束狀,然後把這些束狀的茅草分內外兩層夾住了竹條做成的倒V形框架。
這些束狀的茅草我又用竹篾把它們編織加固了一遍,這樣隔熱層和V形框架就緊密結合了起來。
做完屋頂的隔熱就是我所睡的網床上的隔熱工作。
因為下面的鏤空原因,所能損失的熱量甚至比屋頂還高,床體的隔熱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先是在竹篾編織的網床上鋪設了一層細密的茅草,然後我再把之前剩下的黏土搬到樹上來,在這層茅草上面鋪了一層兩厘米厚的黏土。
這期間我要等待黏土完全乾燥,所以有時間我就會去湖邊多獵殺一些野鴨之類的水禽回來。
乾燥的過程我等了兩天,好在現在天氣還不是很冷。加上我有二合一的豹皮雨衣禦寒,樹上的半成品倒是也勉強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