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數量。
哥哥嫂子們都各有十幾根,絲毫不比李牧羊第一天差。
出人意料的是,永忠竟然有二十一根,就比李牧羊的三十三根少點。
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大家本來在一棵槐樹下休息,但剛坐下,米蘭蘭就說人在槐樹下吃飯不吉利。
槐樹不就是木頭旁邊站著一個“鬼”嘛。
沒辦法,只好另換地方。
可西山本來就是以槐樹為主,幾人找了好大會,才發現有幾棵並排的榆樹遮天蔽日,綠樹成蔭,很適合休息。
一夥人便開心地跑到榆樹下面休息了。
“來,吃包子,這是掃帚菜的包子,特別嫩,吃起來很香的。”
李牧羊將準備好的包子拿給大家吃。
掃帚菜是一種常見野菜,有點像一個塔的形狀,嫩的時候很好吃,成熟老後之後,就變得非常堅硬,拔出來後可以直接當掃帚用。
這個年代因為不用農藥,化肥也用的不多,所以地裡各種野菜非常豐富,經過常年累月的研究,老百姓們積攢了很多吃野菜的方法,也認識很多野菜。
知道不同的野菜在不同季節的味道和質感。
最常見的就有二三十種可以吃。
而且不同的野菜也有不同的吃法。
就例如掃帚菜,它的特點就是能吃的週期特別短暫,太嫩的時候,菜的味道有點發苦,不怎麼適合吃。
,!
但太老的話,吃起來就跟吃柴一樣,嚼不爛,吃起來也沒味道。
一般來說,這種菜會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最好吃,到了五月下旬,就老的不成樣子了。
包子是李香琴包的,味道很不錯,大家吃完後,又各自將自己帶的東西也拿出來分享。
大嫂和二嫂家的東西還不一樣。
大嫂帶的是洋槐花的疙瘩。
二嫂帶的紅薯葉窩窩頭。
這個季節,正是洋槐花盛開的季節,非常適合吃洋槐花。
洋槐花的味道鮮嫩,聞起來清香撲鼻,吃起來口感也很不錯,是這裡人們常吃的一種夏季美味。
所謂的洋槐花疙瘩,就是將新鮮洋槐花摘下來,清洗乾淨,放到太陽底下稍微曬一會,將水曬乾,曬到洋槐花稍微脫水發皺的狀態。
然後,放到盆子裡,用乾麵拌起來,放的面要根據洋槐花的量控制適中。
面多了,就成了麵糰,吃起來沒意思。
少的話,經過濃縮和提純的洋槐花的味道就會太濃,有點桂花的味道,膩得讓人無法正常下口。
再根據個人口味,向裡面加一些食鹽,花椒葉子粉,味精,醬油等,放到鍋裡蒸熟。
出來後,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點熟油辣子和油鹽醬醋,蔥花,芫荽等東西拌起來。
味道很好吃。
不過這種東西不能吃的太多,否則就容易膩。
就和桂花糕一個道理。
剛開始吃第一口還覺得很香甜,多吃幾口,就不:()大山果園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