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情況剛剛有所好轉,傅斯年和沐晴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整,新的挑戰就接踵而至。
經過一番努力,公司在國內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新產品的銷量穩步上升,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擴大。然而,隨著市場的飽和和競爭的加劇,要想實現更大的突破,拓展海外市場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傅斯年和沐晴深知這一步的艱難,但他們也明白這是公司發展的必經之路。於是,他們開始了詳細的市場調研和戰略規劃。
“沐晴,這次的海外拓展,我們必須要做足準備,不能盲目行動。”傅斯年坐在辦公桌前,面前堆滿了各種資料。
沐晴點了點頭,回應道:“我已經聯絡了幾家專業的市場調研公司,他們會給我們提供最新、最準確的資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收到了一份份詳盡的調研報告。從不同國家的政策法規、市場需求、文化差異,到競爭對手的分析,每一個細節都被他們仔細研究。
“斯年,你看這個,歐洲市場對於我們這類產品的技術標準要求非常高,而東南亞市場則更注重價效比。”沐晴指著報告中的資料說道。
傅斯年皺起眉頭,思考片刻後說:“那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市場,推出不同的產品策略。歐洲市場主打高階、技術領先的產品,東南亞市場則著重最佳化成本,提高價效比。”
確定了初步的市場策略後,他們開始組建海外團隊。招聘、培訓、制定工作流程,每一項工作都耗費了他們大量的精力。
與此同時,公司內部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些員工對海外拓展的風險表示擔憂,認為應該先鞏固國內市場;有些則對新的工作安排和業務調整感到不適應,工作積極性受到了影響。
傅斯年在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上說道:“各位同事,我知道大家對海外拓展有各種想法和擔憂。但我們不能安於現狀,只有走出去,公司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大家也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沐晴也鼓勵大家:“這是一個新的挑戰,但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夠成功。”
在他們的努力下,員工們的態度逐漸轉變,開始積極投入到海外拓展的工作中。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在與國外合作伙伴的談判中,由於文化和商業習慣的差異,雙方出現了多次分歧。
“他們怎麼能這樣?這完全不符合我們的預期!”負責談判的同事氣憤地說道。
傅斯年冷靜地分析道:“彆著急,我們要試著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經過多次的溝通和協商,最終雙方達成了合作協議,但條件比預期的要苛刻一些。
“雖然不是最理想的結果,但至少我們邁出了第一步。”沐晴安慰著大家。
產品準備推向海外市場的時候,又遇到了質量認證和海關檢驗等一系列問題。傅斯年和沐晴不得不四處奔波,協調各方資源,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就在他們以為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行業風波席捲全球。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客戶紛紛推遲訂單,公司的資金壓力再次增大。
“這可怎麼辦?我們已經投入了這麼多,不能就這樣放棄。”沐晴顯得有些焦慮。
傅斯年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不能退縮。我們要調整策略,降低成本,同時加大市場推廣力度,等待市場復甦。”
他們開始精簡業務流程,最佳化供應鏈,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透過線上推廣、參加國際展會等方式,努力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傅斯年和沐晴也面臨著來自家庭和個人生活的壓力。傅斯年的父母擔心他過於勞累,身體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