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空軍創造殲滅敵軍的機會,他命令北京艦出動四架艦載一,對敵軍坦克部隊進行打擊。
艦載一有十一個外掛點,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時候,除了機背上的兩個保形油箱掛點之外,其他九個外掛點都可以掛載對地打擊武器,這是因為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採用了通用標準化設計,各種空空導彈、空地導彈、鐳射制導炸彈、副油箱的外掛點間距都相同,可以在一個掛點上掛載不同的武器。
這次艦載一在機腹的副油箱外掛點上掛載了一部‘ZS…4型鐳射指示吊艙’,其中的‘…4’代表的是第四個批次的改進型,林遠在組織專家研製這種鐳射指示吊艙的時候費了不少波折,進行了四個批次的改進才設計定型。
艦載一之所以要掛載這樣一部鐳射指示吊艙,是因為它的雷達無法在對地偵察的條件下看到移動的坦克和車輛,能完成這種功能的雷達只有毫米波雷達,新型毫米波雷達也正在研製,預計將會應用在“ZSJ…3型武裝直升機”上,這型直升機也被稱為“武直三”。
艦載一裝備了這型鐳射指示吊艙,就可以用吊艙引導鐳射制導炸彈,對地面上的坦克進行攻頂攻擊,“攻頂攻擊”是坦克最害怕的攻擊方式,因為坦克的頂端是最薄弱的,基本上只有一層薄薄的裝甲,根本擋不住炮彈的攻擊,炮彈可以輕而易舉地打入炮塔,或是炸死乘員,或是引爆炮塔內部的彈藥。
(印度大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歡迎大家加入滄海的讀者群——142216023)
2140 跟著英軍坦克群
空中的四架艦載一還是由徐峰親自帶領的,徐峰對使用鐳射指示吊艙輕車熟路,因為他曾經無數次在加掛這型吊艙的條件下攻擊地面目標。
鐳射指示吊艙把地面上的英軍坦克影象傳輸到徐峰面前的螢幕上,徐峰在上面選定目標,鐳射指示吊艙隨即自動對英軍坦克完成目標指示和跟蹤,每一部吊艙可以同時跟蹤三個目標,徐峰穩定住飛機的航向,讓吊艙順利完成跟蹤,隨後發射了三枚鐳射制導炸彈。
三枚炸彈在鐳射的導引下落向英軍坦克,地面上的英軍坦克在行進過程中揚起大量沙塵,沙塵對鐳射的瞄準會造成很大的干擾,所以三枚鐳射制導炸彈有兩枚都落了空,只有一枚擊中了目標,把一輛挑戰者主戰坦克炸成了一團扭曲的廢鐵。
徐峰見到煙塵對鐳射造成了干擾,隨即決定,使用機炮對英軍坦克進行攻擊,艦載一在機頭下方裝備了一座雙聯裝30毫米機關炮,發射的是硬質合金穿甲彈,這種炮彈雖然打不穿坦克的正面裝甲和側面裝甲,可是擊穿頂部裝甲還是綽綽有餘的。
徐峰下達了使用機關炮攻擊的命令,隨後把鐳射指示吊艙轉換到可見光瞄準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鐳射指示吊艙可以被當做大型望遠鏡使用,鐳射指示吊艙和機關炮是聯動的,鐳射指示吊艙看到哪裡,機關炮就可以打到哪裡。
機關炮在安裝的時候有一個向下傾斜的角度,這個角度讓戰機無需俯衝就可以向下射擊,徐峰眼前的平視顯示器上出現了一個十字星標,這個星標是機炮的瞄準鏡,徐峰把瞄準鏡壓在一輛正在疾馳的坦克身上,把機炮射速調整到500發每分鐘。
艦載一裝備的雙聯裝機關炮採用電力轉管自動原理,最高射擊速度可達6000發每分鐘,如果採用最高射速射擊,艦載一的備用彈將在一分鐘之內射光,為了能夠儘可能多地殲滅敵人,徐峰使用了比較慢的射速。
徐峰按動了發射鈕,“嗡嗡嗡”的振動和聲音從座艙下面傳來,機炮正在向目標坦克傾瀉著死亡鋼雨,只見螢幕上的坦克周圍濺起一片煙塵,好像一大把石子撒入水中濺起的水花。
突然一團明亮的火光從坦克身上爆出來,緊接著一團濃密的黑煙便籠罩在坦克上,坦克隨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