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她的確是傾囊相授,並沒有隱瞞,因此他心中很是感激。
隨後,項南再看《慈航劍典》,就見劍典共有十三章,以「靜」、「守」、「虛」、「無」四字心法為主,講究以無形之意帶動有形之劍。劍隨意動,意隨心動,劍心通明,自然無往不利。
項南看後也是大受啟發。
其實他也算是劍法的大行家,所會的劍法極多,比如太極劍法、闢水劍法、玄鐵劍法、獨孤九劍、玄牝劍法、謝家劍法、奪命十五劍等等。
論劍法之高,堪稱絕代高手。
但是他所修煉的劍法,最強的也只是燕十三的《奪命十五劍》。這是一招必殺的劍法,一劍刺出,見血方回。
但是《奪命十五劍》依然是有招的,而有招的劍法就會被人破解,因此《奪命十五劍》最終被謝曉峰、丁鵬都破了。
項南也知道練劍練到最後,練得就是劍意。只不過劍招好練,劍意難練。
多少劍客終其一生,也練不出屬於自己的劍意,甚至都悟不到這一層境界。
項南自《小魚兒與花無缺》、《天下第一》後,內力雖然大幅提升,也學到了許多高階別的武功,但是在劍法一道,已經止步很久了。
至今,他的劍法境界,還是停留在“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的境界。
但項南知道這並不是最高境界。
禪武同理,按照禪宗著名的《十牛圖》來說,修行的十大境界,分別是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原、入廛垂手。
劍法其實也是如此。
劍客學劍便是“尋牛”,入門之後便是“見跡”,學成一門劍法便是“見牛”,練得滾瓜爛熟,可以隨意施展,便是“得牛”,能夠別出機杼,推陳出新便是“牧牛”,卓然成家,縱橫天下便是“騎牛歸家”。
一般劍客到了這一境界,已經是天下難逢敵手了。
而“忘牛存人”,其實便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人牛俱忘”,便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再之上還有“返本還源”,“入廛垂手”兩大境界。
項南一直悟不到,如今看了《慈航劍典》之後,他頓時有所感悟。
所謂“返本還源”,便是“真空無相”,與《慈航劍典》所推崇的“靜、守、虛、無”不敢說相同,起碼給了他參悟的途徑。
“原來如此。”項南點了點頭,隨後將兩本書重新放回蒲團,又將蒲團重新復原,再次放回了藏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