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帶著死神大軍一路追殺。
安蘇娜則帶著大軍在後面一路接收。
財產、糧食、牲畜,以及孩子和年輕女性是主要的接收物件。
財產、糧食和牲畜都是寶貴的財富,而孩子和年輕女性可以作為奴隸。至於年老的、體弱的、有殘疾的人,則基本殺掉。
畢竟要把他們運回埃及,也是需要耗費時間、精力、資源的。那些年老的、體弱的、殘疾的,都沒有被掠奪的價值。
不出一個月的時間,以往在埃及南境肆虐的努比亞人,幾乎已經被滅族。
其實他們的人口本來也不多,大概也就三十萬人左右。即便還剩下一些孩子以及婦人,但那也翻不上天去。
因為一米大小的孩子也就七八歲,就算記事也記不太清,很容易就被洗腦。而且帶回去是做奴隸的,能不能活著長大也是問題。就算是活著長大了,奴隸也很難翻身。
婦人也是如此。就算她們原本是努比亞人,今後被埃及人佔有之後,生下的孩子也是埃及人,不會是努比亞人。
如此一來,努比亞人就算還有些許殘留,但百十年間也不會翻起多大浪花,已經不會是埃及的麻煩。
……
剿滅努比亞人後,大軍凱旋而歸,而且滿載著奴隸、牲畜和財富。
這讓埃及人自然興奮不已,不僅高呼法老萬歲,而且齊聲稱讚著財富之神、戰爭之神的庇護。
這讓項南獲得了不少信仰。
回到底比斯之後,項南開始分發戰利品,按照出兵多少,斬殺的人頭多少論功行賞,將繳獲的奴隸、牲畜、財產進行分配。
首功自然是項南的,其次是安蘇娜,再其次是提供士兵、後勤補給的諸侯,以及衝鋒陷陣的將士等等。
光項南自己就分到了五百名奴隸,兩百頭駱駝,以及一百擔金銀珠寶。
而大家都分潤到一筆財富之後,那對戰爭的興趣就更濃了,也因此使得戰爭之神財富之神的信仰越來越興旺。
而此時項南也收到了“戰爭之神”的成神契機。
自己要推動一場超過十萬人參與的戰爭,而且還要以弱勝強,以少勝寡。如此才能成為戰爭之神。
……
得到這個啟示之後,項南隨之率領大軍再次出發北伐。
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其實並不容易。
自古以來,雖然戰場上有許多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例子,比如項羽的破釜沉舟,韓信的背水一戰,曹操的官渡之戰,謝安的淝水之戰等等。
但正是因為難得,所以才千古流芳,基本上戰場上勝負還是看實力的。
不過項南仍未放棄,他開始謀劃佈局,挑選合適的場地,進行這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他調查赫梯帝國國王、大臣、諸侯的想法,調查軍隊的部署,調查統帥的性格,調查民間的輿論……
綜合種種可能影響戰局的因素之後,最終他決定將戰場定在赫梯帝國南部的阿拉赫城。
這裡是赫梯帝國國王拉姆二世的兒子小拉姆的封地,而小拉姆為人剛愎自用、桀驁不馴,非常的不得人心。麾下的將領、治下的百姓都對他不滿。
內部不合,也是取死之道。
而阿拉赫城有幼發拉底河橫亙在前,易守難攻,埃及幾次攻打赫梯帝國,都是在這裡折戟沉沙。
這也讓阿拉赫城百姓非常自信,認為阿拉赫城是不敗之城。所謂驕兵必敗,這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而且項南已經想好如何將阿拉赫城的地形優勢,改為扼死阿拉赫城的絞索。
……
大軍沿著尼羅河順流北上。
項南率死神大軍做先遣軍,先後攻下赫梯帝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