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率上萬大軍攻打太極門,不僅沒能攻下太極門,自己反而傷亡慘重的訊息,很快就傳遍江湖。 一時間,人人震驚不已,眾說紛紜。 有人說,太極門太極真人會道術,撒豆成兵、剪紙為馬、呼風喚雨、役鬼驅神, 因此才大敗上萬大軍; 有人說,太極門太極真人是仙佛轉世,有大神通,站在山巔,只撥出一口氣, 就將劉瑾上萬大軍吹跑; 有人說,太極門太極真人是神仙下凡,專門扶危濟困,普度眾生。而劉瑾則是妖精轉世,專門欺壓良善,禍害蒼生,因此才被太極真人剋制,一遇到就慘敗。 這類傳說越穿越多,也使得項南的名號越來越響,成為方圓千里之內,響噹噹的大英雄、大人物。 無數深受閹黨欺凌的百姓,甚至專門在家設定太極真人神位,希望他能從天而降,打敗閹黨,讓他們免遭苦難。 …… 而劉瑾上萬大軍的慘敗,也讓不少豪傑之士,看破了他色厲內荏、外強中乾的本質。 因此短短几天時間,就有十幾路豪傑揭竿而起。 他們或打出自己的旗號, 號汝陽王、號平等王、號九皋王、號穎陽王。或假借項南的名義,以太極真人座下弟子為號, 號浮雲子、號凌霄子、號丹辰子、號空空子等等。 他們攻入縣城,殺死縣官,開倉放糧,賑濟百姓,贏得了民眾的擁護,因此迅速發展壯大。 短短几日,反軍勢力就已經膨脹到十萬之巨。 雖然其中,不少都是未經訓練,骨瘦如柴的貧苦百姓,跟受過軍事訓練,膘肥體壯的官兵沒法比,但畢竟聲勢浩大,因此連劉瑾都頭痛不已,立刻下令平叛。 但起義軍卻用十六字口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跟劉瑾周旋。 劉瑾大兵一到,他們就逃入山中,跟官兵玩躲貓貓。 洛陽一帶,丘陵交錯,地勢複雜,其中五成是山區,四成是丘陵,只有一成是平原。因此,非常適合遊擊作戰。 劉瑾之前打老君山,就已經吃過大虧,因此遇到起義軍進山,都不敢再貿然追擊,只得在山腳圍而不攻。 如此一來,兵力難免分散。堵得了這邊,堵不了那邊,根本起不到顯著效果。 再加上官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橫徵暴斂,比土匪還兇,更進一步激起百姓的怒火,使得百姓們紛紛加入起義軍。 因此劉瑾越是平叛,叛軍反倒越來越多,並且迅速向外蔓延。很快連江淮、晉陝、冀魯等地都受到波及。 大有烽火滿天,席捲全國之勢。真可謂遍地烽煙起,八方豪傑出。 …… 也因此朝廷震動,連一貫貪圖享樂,荒淫無道的正德帝,都不得不從豹房中出來,聽取大臣意見,調動兵馬,準備平叛。不然的話,叛軍隨時可能北上,危及京畿。 “河洛之地,不是劉大伴鎮守麼,為何還能出此大亂?”正德不解的問道。 他自小就由劉瑾服侍,對他非常的青睞,也因此把河洛重地交由他鎮守。本來以為可以高枕無憂,誰能想到,他居然會捅出這麼大的簍子。 “啟稟皇上,河洛民變,都因劉瑾橫徵暴斂,塗炭生靈所致。”蘭臺御史馬中錫啟奏道。 有他打頭,其他御史言官、內閣中堂等,也都將劉瑾揭發檢舉了一遍。 聽到他的累累惡行,尤其是私自擴軍,整治軍備,有意謀反的訊息後,正德帝也不禁雷霆大怒。 “立刻將他綁縛京師,朕到要問問他,朕有哪點對不起他。”正德帝生氣地道。 “陛下,綁縛劉瑾進京,命一位天使宣旨即可!”內閣尚書李東陽道,“現在關鍵還是如何平叛。” “你們有何主意?”正德帝詢問道。 “啟稟皇上,河洛民變,全因劉瑾之故。他設定苛捐雜稅,橫徵暴斂。巧取豪奪,甚至利用山賊土匪、江洋大盜代為收稅,簡直聞所未聞,令人髮指。 因此臣建議,對叛軍既要征討,更要安撫。否則臣恐叛軍越剿越多,以致不可收拾。”馬中錫又道。 “皇上,馬大人所言極是~” “臣附議~” 眾官齊道。 “既如此,那就這麼辦了。”正德帝隨即道。 …… 與此同時,十幾路反王都派人來老君山,希望請動項南等人下山。 太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