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想讓部隊兜這麼大一個圈子。”
周參謀長說:“不如由卑職陪師座去一趟長治,大部隊由段旅長率領直接東進,到時候與我們在潞城匯合!”
鄭衛國對這個方案感到很滿意,說:“如此甚好!”
部隊隨後分兵,鄭衛國和周參謀長率特務營、騎兵營南下長治,並攜帶了大批物資,這是33師從自己的給養中擠出來的,準備用來支援第47軍。
川軍在抗戰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已被後人所熟知。但在當時川軍是倍受歧視的,不但武器裝備得不到補充,後勤給養也常常不能供應。41軍搶晉綏軍倉庫,47軍搶東北遊擊縱隊,這些做法雖然不對,但責任是在軍委會,在二戰區。特別是閻長官,這樣精明的一個人為什麼寧願讓物資落到日本人手裡,也不願意撥給川軍?天理昭昭,良心何在!
難能可貴的是川軍在這種不受人待見的情況下還是堅持與日軍浴血奮戰,從正太路到邯長路,處處灑滿了川人的血。其愛國熱情和抗日決心足以羞死其他派系軍隊。
鄭衛國他們雖然帶著大批物資,但是有大車隨行,屯留和長治之間交通狀況又比較好,所以很快趕到了長治。由於33師官兵都穿著迷彩裝,和其他國軍有著很大的差異。鄭衛國擔心與川軍發生誤會,就讓張長貴帶著幾名四川籍計程車兵(來自41軍孫震殘部)換上中央軍的軍服先去聯絡。
第47軍是在37年12底趕到山西的,冰天雪地之中,戰士們身穿單衣甚至短袖,腳穿草鞋走上了抗日戰場。他們的裝備極差,每個團僅四門47毫米的川造迫擊炮,四挺老舊不堪的三十節重機槍。步槍大多是川造的單打一,這種步槍據說打個十幾發子彈後槍管就會發熱,然後子彈不等開火就會從前面掉出來(汗!)。以至於少量的老套筒在47軍就算是好槍了,而這種槍連八路都看不上眼。
衛長官還算厚道,給川軍兄弟們換上了冬裝,又給每個連補充了三挺捷克式輕機槍。閻長官則是一毛不拔。二戰區隨後將長治、長子、潞城、平順、黎城、襄垣、屯留、壺關八縣劃為四十七軍防守地區。表面上看起來是委以重任,實則有些欺負人,以四十七軍的兵力和裝備怎麼可能守住這麼大一片地區?
到了三八年二月份,邯鄲地區的日軍頻繁調動,第四十七軍正面的壓力陡然增大。2月13日,四十七軍軍長李家鈺赴臨汾,面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前敵總指揮衛立煌,要求撥給炮兵,但未得結果。兩手空空的李軍長只好又回到了長治城,繼續整軍備戰。李軍長有沒有怨恨不得而知,不過一直到44年戰死他一直是抗日最堅決的將領之一。
張長貴他們剛到城門口就被駐防的104師官兵攔了一下來。不過張長貴身穿將校呢,配著中校銜,川軍士兵們並沒有為難他們。張長貴出示證件,並道明來意之後很快有47軍軍部的軍官將他們帶到了設在城中心十字街的司令部,並見到了李家鈺軍長。
李軍長問道:“張團長此來不知有何貴幹?可是貴部要到長治來駐防?”二戰區電令33師協同第47軍作戰的訊息他是知道的,閻長官甚至還用這個來搪塞他,說都給你調了一個師過來了,還要炮幹什麼?
張長貴解釋說:“我部主力已經東出潞城,打算直接趕往黎城與貴軍之178師防守東陽關一線。同時為了協同作戰,師座帶了少部分兵力南下想與李長官一晤。只是我軍服飾與平常國軍大不相同,師座擔心發生誤會所以派卑職先趕來接洽!”
李軍長奇道:“貴軍享受的是中央軍的待遇,服飾有何不同?”
張長貴讓隨從拿過一件雪地迷彩服遞給李家鈺,說:“請李長官過目。”
李軍長拿在手裡看了看,笑道:“確實有些古怪!”
張長貴也感到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