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月。
村裡的人,可能有人一年到頭去不到鎮上一次,但是他們家又需要東西,咋辦?
要知道這年月的農村不可能有小賣部這種東西,要買什麼東西只能是等到集市那一天,然後村裡有人去鎮上買。
不想去鎮裡的人,就叫去的人順便幫自己從集市上買了捎回來。
而且, 這年頭的集市不是每一天都開,有一個規律。
周邊的三個到四個鎮子組合在一起,然後4天一輪轉或者三天一輪轉之類的。
比如說蟠龍鎮、大柳鎮、大有鄉鎮三個鎮子,今天是蟠龍鎮的集市,明天是大柳鎮的集市,後天是大有鄉鎮的集市, 到第4天又恢復到蟠龍鎮的集市。
如此週而復始。
輪到哪天就去趕哪個鎮的集市, 哪天該是哪個鎮的集市,其他兩個鎮的買賣人或者商戶, 就會聚集到這個鎮上去。
這就叫趕集。
為什麼這麼做?
可能這就是這幾個鎮互通有無的一種方式吧!
但是在沒有腳踏車,沒有摩托車和汽車的年代,到鎮上去趕集,要不就是有自己家的小毛驢或者騾子或者馬車,要不就靠著自己的兩條腿,肩膀上挑著一擔擔子天還沒亮,可能剛過了夜裡子時村裡糾集10來個人就去了。
當然人少了走不了夜路,人多才行。
所以一般人如果沒有馬、騾子、驢或者馬車的話,趕集其實是極其的不方便。
也正是這種不方便,催生了一種叫賣貨郎的職業。
這樣的人挑著一挑擔子,裡面裝滿了要賣的貨物,就是老百姓日常所需要的針頭線腦,糖鹽還有香油之類的。
興許還有布和剪刀以及菜刀,鍋碗瓢盆都有。
有的賣貨郎是挑著一雙擔子去賣貨,有的卻是推著一個獨輪車去賣貨, 有的趕著馬車去賣貨。
什麼形式的都有。
一般而言,剛出道的賣貨郎或者剛乾了沒多久,也就一兩年的賣貨郎, 通常是挑著擔子去的。
推著獨輪車的裝的就更多了,但是獨輪車要錢,進貨要錢,而且這年月,如果推著獨輪車碰到土匪躲藏不及就很容易被搶,一擔子貨物和一獨輪車的貨物,當然是一獨輪車的貨物損失的更多。
挑著一個擔子,反而更方便一些,遠遠的看見有草叢就躲到草叢裡面,有溝就躲到溝裡面,也許能逃過一劫,畢竟目標更小嘛!
還有的直接趕著馬車去賣貨,這種通常是會避開那些有土匪的地方,只是去離鄉鎮不算很遠的,並且有大路的村莊,否則他馬車也進不去。
所以,鄉間村莊裡最常見的就是挑著擔子到處賣貨的貨郎。
在這種年月, 去親戚家, 可不像七八十年後那種, 直接騎個腳踏車騎個摩托車, 開個汽車就去了。
在這年月,去親戚家裡,是要挑上被窩去的,因為除了是隔壁村的,基本上去了都要住一晚上才回來。
這年月就連衣服褲子有可能都不全,有的老百姓家裡如果冬天的話就一條棉褲,誰出門誰穿。
更別說被子什麼的,所以你去了親戚家裡的時候,親戚也不可能有多出來的被子給你蓋。
這也就是為什麼去親戚家一定要挑上被窩去的原因,你得在那裡過夜,過了一夜再回來。
同樣的。
賣貨郎也是。
這個年月的賣貨郎,基本上,挑一擔子貨物出去,一直都賣的差不多了,再回去重新進貨。
去到哪個村落,天黑了就提前跟村裡人說好,借宿在誰家裡,然後給點報酬。
或者說買東西的時候給點折扣什麼的。
畢竟天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