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孤》這部電影,改編自元代雜劇《趙氏孤兒》,原名叫做《冤抱冤趙氏孤兒》還被稱為,《趙氏孤兒報大仇》,這後面的名字就比較鄉土,應該是民間稱呼的。
不過,就雜劇本身來說,確實是改編自《史記》、《左傳》等關於晉國趙氏的故事。
之所以這麼說,那就是,若仔細研究歷史的話,很可能這個趙氏孤兒的事件都是不存在的。
因為幾本史書的記載,有些出入。但是,大概的歷史故事,還是比較有模樣的。
簡單的來講,實際上這是因為偷情而搞出來的大事件。
故事裡有個趙莊姬,即莊姬夫人,她本身是晉成公的姐姐,嫁給了晉國的重臣趙盾的兒子趙朔。
本來這也是挺好的,但,趙朔死了,莊姬忍不住就跟趙朔的弟弟趙嬰奇通姦,這可不好,但在當年其實也沒什麼大問題,王公諸侯家的女人大多是很豪放的,但,趙家別人看不下去,又因為趙嬰奇本身是異母兄弟,非嫡出,就排擠他,放逐了他。
這人走之前說,自己若不在,那趙家就危險了。
果不其然,莊姬也很生氣,就聯合其他幾個家族,對付自己夫家,當時趙盾也是死了,趙家就被滅了,但後來,莊姬又發現自己這麼搞,那自己跟兒子不完蛋了嗎?
又醒悟了,自己的兒子趙武又被封了土地,趙家再度興旺。
這是《左傳》的故事,《史記》跟這個有不小的出入,但也有相似,只是出了幾個別的人物,如屠岸賈,如程嬰,如公孫杵臼。
雜劇就是根據這個來改的,《史記》佔的多一些,但其中有些個關鍵的地方,就是程嬰跟公孫杵臼的身份。
程嬰這個名字,就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這是後人給他的名字,即他是因為做了撫養趙家孩子這件事,他才叫程嬰的。
公孫杵臼名字沒有問題。
但,他們兩個人的身份,其實,都應該是趙家的門客,還是重要的門客,公孫杵臼甚至是晉國重臣。
即,程嬰並非是什麼普通的人,這個身份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那個年代,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是做不出來這種事兒的,因為老百姓就不需要對趙氏那麼的忠誠呀,他們是晉國的子民嘛。
雜劇的原來劇情是這樣的,程嬰掉包計換了趙孤,之後隱居深山,撫養趙孤,成人後出來報仇,又與母親相見,然後誅屠岸賈,最後,程嬰自殺追公孫杵臼而去。
是這麼個故事,而這個故事,當然的,就是講的忠誠。
要知道,這是元雜劇,元代的,然後趙孤。
幾個詞兒,聯絡在一起,稍微一想就明白,這個劇到底要說的是什麼。
文天祥就以詩讚過抗元忠臣家鉉翁,“程嬰存趙真公志,奈有忠良壯此行。”
意思已經是非常的明白了,家鉉翁這樣的忠臣就跟程嬰是一樣的,而後來,又有許多元代詩人以程嬰來言志。
是以,這部元雜劇《趙氏孤兒》,到底要說的是什麼,也就昭然若揭了。
可以說,其中蘊含著非常強烈的民族精神跟抗元思想,程嬰更是一個忠臣的象徵,特別是他的舉動,趙孤,趙啊。
這部戲的重點,真的不是什麼報仇,名字雖然叫做冤抱冤,報大仇,可實際上,重點在一個‘忠’字上。
在當時元代的那種政治氛圍裡,紀君祥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傳遞他的想法了,別忘了咱們的祖宗是誰。
如此,將來才有機會報仇,殺韃子。
那麼,眼下的這部《趙氏孤兒》電影,重點在什麼地方?
一眼就能看的出來,在於報仇。
首先就取消了程嬰是臣的這個人物設定,把程嬰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大夫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