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大廳中的氣氛,隨著言辭的交鋒愈發緊繃,猶如一張拉緊的弓弦,隨時可能斷裂。
程國棟深知,這場言語上的較量不只是為了贏得眼前諸多官員的支援,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權力佈局打下基礎。
楊琮越靜靜地聽著程國棟的話,眉頭微微皺起,目光則似乎穿越了眼前的酒杯與宴席,落在遙遠的未來。
他一生致力於儒學,曾經的教誨深入人心,他深知改革的複雜與微妙,尤其是對於大明這樣一個根基深厚的帝國而言,改革之道,既是一把雙刃劍,也是一場浩大的試煉。
楊琮越深知,魏王的改革是迫於大明政權內部深層次問題的壓力,而李景淮作為改革的主力之一,無疑肩負著巨大責任。
然而,改革的急功近利,若缺乏審時度勢的智慧,只會使得局勢愈加複雜。
“我們要的是國家的長治久安,而非短期的表面效益。”
楊琮越聲音清冷,卻有一種威懾力。他停頓片刻,似乎想要在李景淮和其他賓客面前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
“正如程大人所言,改革的步伐不能草率,”
“國家的根基一旦動搖,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風波。
李景淮輕輕放下酒杯,目光掃過在場的各位賓客,最後定格在程國棟與楊琮越的身上。
儘管他並未再多言,但那略帶意味的沉默,彷彿在暗示著某種決斷的臨近。
“今日雖為壽宴,然談及大計,亦無妨。”李景淮終於開口,語氣變得更加沉穩,
“程大人、楊老,能否告知,若大明要行改革,究竟應該如何佈局?”
程國棟心中一動,李景淮此話,明顯是在試探自己對改革的真正態度。
表面上看,李景淮似乎是為了穩住自己的立場,實則是在推逼兩人表態。
而他的言辭,也在暗示著魏王殿下的改革之路,已經逐漸步入深水區,無法輕易回頭。
程國棟微微一笑,心頭的計算悄然升起。
他已經明白,李景淮的局勢並不像他所想的那樣穩固。
魏王殿下的改革雖然推進迅速,但其中的矛盾與風險也同樣巨大。
那些士族與保守派的反應,遠比李景淮預料的複雜。
“改革之道,貴在穩重。”程國棟緩緩說道,語氣依舊溫和,但每一個字都帶著不容忽視的分量,
“若僅憑一時之急,改革必將步履維艱。應當從根基入手,穩步推進,方可防止觸動根本,導致國家動盪。”
楊琮越輕輕點頭,目光依然平靜,但那份從容的氣度愈發深沉。
程國棟聽到李景淮的答覆,眼中閃過一絲冷靜的笑意。
他明白,李景淮的擔憂不僅僅是因為改革的時機,更是因為士族與保守派的力量,正在加速崩解魏王改革的基礎。
儘管李景淮在力挺改革的過程中表現得堅定,但面對士族與儒學代表人物的強硬立場,他也不得不顯現出些許妥協。
“程大人所言,正是我心之所向。改革不可急功近利,不能因為眼前的一些短期利益,而改變國家的基石。”
李景淮微微皺眉,這兩人都在強調“穩重”與“根基”,顯然是在對魏王殿下的改革持保留態度。
更讓他不安的是,程國棟和楊琮越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他們的立場越發清晰,而自己,漸漸陷入了孤立。
“既然如此,那可否問二位,如何看待魏王殿下的改革?改革當中的急功近利,是否值得警惕?”
李景淮終於按捺不住,直言不諱地問道。
程國棟微微一笑,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
“魏王殿下的改革,確實有其道理,但我始終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