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瀾人靜,賢傑手按寶劍,站在山頂一塊巨石上,向著西北方眺望。那裡正是長安的方向。他彷彿看見了坐在大明宮含元殿裡身披黃袍的那個人此時一定正惴惴不安、食不安寢了!是的,小石城一仗的仗況一定已經傳到了那個人的耳朵裡。狗皇帝現在還能坐得穩龍椅那才是怪事!不過賢傑心中又有一絲不安,畢竟勝利是用兩、三萬條士卒的生命換來的,無論是唐軍還是逆軍,他們都是父母所生、都是鮮活的生命,脫了衣甲,他們都是平民百姓。但是政治鬥爭就是這樣無情,每一場政治鬥爭的較量,都是用無數鮮活的生命換取的!他李世民的大唐政權不也是靠無數戰死者的生命換來的嗎?他的龍椅下面何嘗不是堆滿了累累白骨?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要想能有一番作為,就得拋卻婦人之仁!戰爭總要流血、總要死人!他只希望和唐朝的爭戰能快點結束,儘量少造成殺戳……
長安大明宮含元殿。
太宗捧著一卷奏摺,只覺得一陣陣頭暈眼花。他的人彷彿一下子又蒼老了數歲,口內喃喃道:“楊賢傑果真造反了,楊賢傑果真造反了……”
眾臣見皇上龍體欠安,都十分惶恐。臣相魏徵上前勸道:“皇上保重龍體,不必為楊賢傑反唐擔憂,此等小賊逆天行事,焉能成得了大氣候?”
“萬歲,臣願率十萬精兵去踏平馬嘴山,擒拿楊逆賢傑!”已經頂替父職的宇文虎高叫道。
“萬歲,伐逆一事還須從長計議,諸事還是等秦元帥班師回來再說吧。”魏徵道。
太宗強打精神道:“宇文愛卿言之有理,孤必當討伐叛逆,以維護我大唐國威!”
“萬歲,討伐之事須要三思!我主若興師動眾,必會使天下百姓重遭戰禍劫難,恐於江山社稷穩固不利也!”魏徵道。
太宗奇怪道:“魏愛卿,當初朕主張放了楊賢傑,偏爾多事,要朕派禁衛軍暗中剪除此賊,豈料事不能成,反被此賊走脫。如今朕決心剿滅此賊,爾為何又勸朕‘三思’?”魏徵麵皮緋紅,嘆息道:“當初濟安殿之變是臣失策也,臣實不應勸皇上去剌殺楊賢傑,否則也不至有今日之禍。”
宇文虎道:“楊賊天生反骨,早在當初擒住之日就該棄於市亂刀碎剮,以正國法!何須等到他今日羽翼豐滿、成為我大唐大患?陛下若出兵討逆,臣自當竭力效勞、萬死不辭!”
太宗雖然仁政愛民,但此番心裡還是有股憤懣之氣的,畢竟楊賢傑在馬嘴山造反,奪佔屯積天下貢糧之所、還殺死兩萬多官軍,這讓他覺得作為一國之君,不出此一口惡氣顯然是心有不甘。因此最終準宇文虎所奏,決定出兵討逆。
旨令宇文虎為討逆平叛大元帥,率領大軍十萬,討伐楊賢傑。又令白龍剌史吳忠孝,會同其子吳能、吳直(即在渡船上擒住賢傑、鐵勇的那人)吳才、吳德、及女兒吳巧,率軍五萬為接應使;又令信州節度使江道成,整頓城中先行攻山,站住一塊陣腳,迎接討伐大軍。
一時間大軍兵動,煙塵滾滾,戰雲籠罩在中原大地上空,剛剛過上幾年平靜日子的老百姓眼看又要捲入戰禍之苦。
大逆王楊賢傑很快就得到了朝廷大軍即將討伐馬嘴山的探報,忙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軍師狄公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主公可派兵馬立即攻打信州,先挫敵軍銳氣,同時使敵討伐大軍失去落腳之處,我軍再尋機破敵!”
賢傑頷道:“此言甚善!”
他看了看兩旁站立的眾弟兄,神色凝重道:“此番出征不比尋常,須得幾位得力的弟兄助我。普濟、閒空,你二人率五千人馬為我軍前部,你等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擊退阻兵,保證我大軍暢行無阻!任大責重,二位須要小心!”普、閒二人領令自去校場整點兵馬。
賢傑又點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