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協調,他辭去《新民

報》職務,準備從事專業寫作。卻沒有料到,1949年忽然中風。對於一個作家而言,

這自然是致命的打擊。經過急救,幸得不死,但口角歪斜,流涎不止,發音感覺到

困難,記憶能力既大大衰退,想象能力更遠非昔比。只因寫作已成習慣,在能起坐

的時候,就又提起筆來。

1950年,我來北京開會,他正在病中,聽得朋友說,他終身賣文,辛苦勞動,

薄有積蓄,卻被一個惡友坑騙,席捲逃去國外。除了一座房子是不動產以外,幾乎

一無所有。家中人口眾多,嗷嗷待哺。他又氣又急,所以得了病。後來,他賣了大

房子,買了一個小院,生活暫時得以維持。只是水準大大降低,每天孩子們都吃窩

窩頭就鹹菜。他見著心中不安,於是不等病好,就又從事寫作。這樣壓榨出來的作

品,當然缺乏揮灑自如那種意境了。

他自己也感到寫作能力的衰退,這就把寫長篇小說改為中短篇,把創作改為再

創作。從古代愛情故事中覓取題材,寫作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秋江》、

《白蛇傳》、《孟姜女》、《孔雀東南飛》、《磨鏡記》、《牛郎織女》、《鳳求

凰》等篇。這些作品,儘管一般還保持他原有的風格,然而也有許多是異樣的。五

十年代末,記得他曾和我說:“以前語言辭彙,搖筆即來;如今尋思半晌,卻還得

不到一個適當的。”可見這時期的寫作,對他而言,即使是愉快的,也愉快得很有

限了。

他並非無意從事長篇創作,病後也曾試寫一篇《記者外傳》,小說中臚述了他

所熟識的一些新聞記者的故事,實際與新聞業務無甚關聯。當時在上海《新聞日報》

連載,沒有結束,卻中止了,沒有續寫下去,也說明他精力不繼了。

這是他一生從事寫作的第四個時期。為什麼稱為“末期”而不稱作“晚期”呢?

因為一般作家,到了老年,身體衰病,往往擱筆不再寫作;個別的作家,老而彌健,

晚期的作品,火候到了十分,常被讀者讚賞為“頂峰”之作。兩者他都不是。他這

個時期的作品是硬擠出來的,雖未必一無是處,但和早期諸作,究竟不可同日而語。

我於惋借之餘,不得不將這個時期定為“末期”。

張恨水的作品,要全部一一加以評介,勢不可能,也無此必要。這裡,按寫作

年代的先後,試對《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這

四部書,作一簡單說明,介紹產生的客觀背景和思想內容。這四部書,都是重版多

次,發行範圍廣,影響較大的。有人把這四部書看作是他的“代表作”,我也同意。

《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1924年4月12日起,在北京《世界晚報》連載,每天刊登不足一千

字,直到1929年1月24日結束,一共登了五十七個月。大體上,這是以《二十年目睹

之怪現狀》為藍本的一部譴責性小說。主角楊杏園,約略如《怪現狀》中的“九死

一生”。但描寫楊杏園先後和何梨雲、李冬青的戀愛,有許多曲折的故事,不像

“九死一生”被寫得那麼幹巴巴的。書中主角被安排做新聞記者,為的容易引出當

時政治上、社會上種種千奇百怪的內幕新聞,從而加以譴責。藝術手段是婉而多諷,

也不像《怪現狀》寫的那麼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