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臺灣島,可不是幾百年之後的摸樣,臺灣被視為貧窮落後的地方,甚至在朝廷某些大人的眼裡,臺灣是蠻夷之地,這麼多年,大明朝廷幾乎沒有對臺灣用心,就算是臺灣被西班牙殖民者與荷蘭殖民者佔據了,也沒有顧得上。
拿下臺灣島,僅僅是開始,最為主要的還是在後續的建設,自己既然準備在臺灣島立足,就要想方設法的建設好臺灣。
朝廷很多年沒有派遣官吏到臺灣去了,實際上也是派不過去的,一方面臺灣早就脫離了朝廷的控制,派去的官員,也無法到達臺灣,另外一個方面,基本難以派遣官吏到臺灣島,除非是遭遇到貶斥,或者不被眾人待見,誰也不願意到臺灣去。
不要說臺灣,就算是遼東等地,一般的官吏都是不願意去的。
臺灣的貧窮是盡人皆知的,而且這些年以來,西班牙殖民者和荷蘭殖民者,在島上肆意的掠奪,老百姓的生活是異常困苦的,奪回了臺灣島,建設的任務非常的繁重。
渠清澤手裡關於臺灣的情報,比朝廷掌握的要強很多,一些往來於臺灣和福建、威海衛等地的商賈,說到了臺灣的情況,應該說,鄭芝龍在臺灣的影響力還是不小的,鄭芝龍當年的大本營,就是在臺灣,崇禎元年,接受了朝廷的招撫。離開了臺灣,將大本營安插到了福建,之後臺灣被西班牙殖民者與荷蘭殖民者輕易的佔領,之後鄭芝龍的力量迅速龐大起來,控制了海路上的貿易,被蘇天成率領的江寧營水師打敗之後。鄭芝龍到了京城,鄭鴻逵和鄭成功留在了福建,鄭家水師被江寧營水師吞併,熊子健成為了代表朝廷和江寧營,真正控制福建一帶海域的官員。
荷蘭殖民者對於江寧營水師,不是很瞭解,認為就是以前的大明水師,不過大明在威海衛設立了貿易的碼頭,這是符合他們的經濟利益的。荷蘭殖民者控制了臺灣,也就直接控制了呂宋和東南亞等地,可以劫掠大量的財富,同時經過海路來到大明進行交易的商船,也要得到荷蘭殖民者的允許,如此的情況下,荷蘭殖民者迅速富裕起來,說到底。他們對於威海衛碼頭的設立,是有著黑很微妙態度的。
福建沿海一帶的走私。基本被禁絕了,這也是因為熊子健的強硬,再說了,以前海上走私之所以能夠盛行,那都是鄭芝龍支援的結果,如今鄭芝龍率領的水師。悉數歸江寧營水師管轄,主要的職責就是打擊福建沿海一帶的走私。
從這個方面來說,荷蘭殖民者與逗留在日本長崎的商貿集團,遭遇了重創,包括日本的某些財團。也對這樣的情況不滿意了。
從商貿運輸的角度上來說,漫長的大明沿海地帶,僅僅有一個威海衛碼頭來進行交易,那是遠遠不夠的,這也不利於商貿的發展,不少的商船,要經過長途跋涉,才能夠到達威海衛碼頭,這也導致海上的走私,不可能完全的禁絕。
不管是西班牙殖民者,海上荷蘭的殖民者,佔領臺灣之後,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臺灣老百姓的死活,他們需要的就是利益,臺灣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荷蘭殖民者,對於耕種土地的老百姓,沒有絲毫的扶持,每年收取的糧食賦稅,達到了畝產的六成以上了,所以臺灣也有老百姓起來反抗,可惜力量不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如此的情況下,蘇天成率領大軍攻打臺灣,是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的,不過事先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需要準備大量的財物,包括糧食、種子等等東西,甚至是茶葉、絲綢、食鹽等等,也少不了黃金白銀,最好還能夠移民,讓臺灣的人口多一些。
基於這樣的考慮,蘇天成沒有首先到福建,而是回到了登州。
被蘇天成賦予重任的諸多官吏,都接到了通知,要準備大量的糧食、種子、茶葉、食鹽、布匹、絲綢等等物品,甚至包括牲豬、耕牛、雞鴨等等,這些東西,在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