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崔呈秀說後就將摺子呈了上去,朱由校略看了看,也沒多說什麼,對於被罷職的官員之所以多自然是跟自己去年剷除東林黨有關,不過,在大明不怕找不到兩條腿的讀書人做官,這不,剛罷免了三百二十人,就新增候缺三百多人,另外還有新中之進士。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在整飭吏治後找不到官來給自己辦事。

戶部尚書郭允厚算得上是家學淵源,其父親做過戶部主事,如今朱由校讓他執掌戶部,雖然大明財政日益匱乏,寅吃卯糧現象越來越嚴重,但這個老尚書倒也能勉強維持,拆東牆補西牆的本事倒也過得去,就是不懂得如何去生出錢來。

“回稟陛下,天啟六年,各項合計賦稅收得一千八百餘萬兩,各項開銷賦稅合計兩千零四萬兩,今年因免了陝0西、山0西等地賦稅錢糧,預計又會收入減少一百萬餘兩,但遼東軍需開支也相應有所減少,如此收支倒也相抵,但就怕出現一兩件大事,現在就等著南直隸、浙0江等地兩百餘萬兩絲絹折色銀遞解進太倉,或可能補太倉之空虛,其餘九邊之軍餉也可由山0東、湖廣、河0南等地共計三百餘萬兩賦稅填補。”

郭允厚的一連串數字讓朱由校倒也大概瞭解大明目前的財政狀況,敢情現在的中央財政也只能做到收支相抵,毫無結餘,那如此一來,自己怎麼去大規模的招募新兵,怎麼去大規模的建立軍工體系,日後肯定得打好幾場大戰,如何去積蓄足夠幾年戰爭所用的錢糧,還有越來越嚴酷的小冰川氣候和即將到來的疫情大爆發,這些都需要錢去砸啊。

一想到此,朱由校就不由得愁眉不展。

兵部尚書一直是孫承宗掛著,但孫承宗現在基本不管兵部事務,而實際執掌兵部的自然是兵部左侍郎兼薊遼總督盧象升。

其實,朱由校並不願意讓一個掌管著京畿衛戍部隊的封疆大吏又兼著相當於國防部二把手的差,儘管此人是盧象升。

但現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大明現今的體制決定了執掌的軍權還是高階文官,可朱由校能信賴又不瞎指揮的文官總共就只有這幾位,其中孫承宗、孫傳庭、王在晉三人已經都承擔著護衛大明九邊的重任,實在不能調走任何一個回京。

因而,目前也只能讓離京城近的薊遼總督盧象升兼著兵部的差。

盧象升是朱由校一手從知府任上提起來的,忠誠度自然是不用擔心的。

而如今,因其調兵遣將且保得薊州、通州幾處京畿重地未落於韃子之手的功績也在百官之中建立了威信,誰也不能否認他是執掌兵部的合適人選,大明日報甚至還專門就誇讚盧象升事蹟來奉承朱由校有識人之明過,由知府而升少司馬的話題現在就幾乎就成了人人傳頌的佳話。

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

“陛下,自天啟七年正月來,各地官兵八十一萬四千人,與天啟六年比少了兩萬一千人,從歷朝來看,從正統朝三百萬降到正德年間的九十多萬,再到嘉靖年間的八十餘萬,隆慶萬曆兩朝因前朝練兵抗倭故,增至百萬,但現在又減少至嘉靖時之數;

微臣以為蓋因屯兵之制導致軍官壓榨衛所兵過重使得大量士兵逃亡之故,但朝廷軍餉卻由天啟六年增加了一百二十萬,今年各地報上來的軍餉撥給預算又在一百二十萬之基礎上增加三十萬兩。”

盧象升倒也算是博聞強識,拿著象笏板,硬是報出了一大串繁雜的數字。

朱由校聽後便道:“這倒怪了,官兵少了兩萬多,但軍餉反而增加了幾十萬兩,都察院的御史們幹嘛去了,別整天盯著誰打呼嚕誰納小妾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有多少人吃空餉,吃了多少空餉,都得去細查查!”

朱由校這麼一說,左都御史曹思誠不由得紅了臉。

這些日子以來,他都察院的御史們頻繁被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