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1章 走訪(上)

出發,開始走訪。

李仕山計劃用半個月的時間走完樺櫟鎮下轄3個社群、22個行政村。

引用“教員”說過的一句話:“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只有全面瞭解樺櫟鎮的情況,才能放心大膽地自己的“施政大計”。

這一天開始,李仕山按照樺櫟鎮的行政區劃,從最南邊開始,一個村一個村,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跑了起來。

每到一處,李仕山都會用相機把這個地方地形地貌和有特點東西全都拍攝下來,這些都是將來他“施政”的重要參考依據。

到了晚上,李仕山也不返回鎮裡,就睡在村裡,第二天接著去下一個村。

走訪的第七天。

一輛灰撲撲的三菱越野車出現在一座山坡上。

趙剛走下車,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又和地圖比對了一下後,對著李仕山說道:“書記,前面就是貓兒溝了。”

坐在副駕駛的李仕山聽到貓兒溝這個地名,突然想了起來。

“肖同將不就是這個村子出來的嘛。”

李仕山說著就翻看了一下手裡的資料。

從資料上顯示,貓兒溝在整個鎮裡也算是比較富裕的地方。

村裡的支柱產業是橘子,村民的年收入在整個黃蘭縣也算是中上等。

這些天李仕山走訪下來心情是一天比一天沉重。

樺櫟鎮的老百姓生活真的不易。

相比於自己老家雙龍鄉,這裡的生活條件更差。

破落的土坯房子,光線昏暗的房間,還有衣著簡陋的村民。

李仕山感覺就像是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感覺。

村子裡除了通了電,有了電燈,很少能看見家用電器。

新蓋的房子更是很難見到。

很多農戶的主要勞動力還都是牛,甚至看到了人力拉犁耕地的場景。

想到此處,李仕山唸叨了一句,“希望今天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吧。”

......

貓兒溝村口那棵老槐樹下,一個穿著舊棉襖的微胖的老頭正依靠著樹根打著盹。

在老頭旁邊幾米的地方站著,一壯一瘦兩個青年。

這兩人的面相都和老頭有幾分相似,一看就知道有血緣關係。

這個老頭便是貓兒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肖平志。

兩個青年都是肖平志的侄子。

壯實的是哥哥,叫肖同遠。

瘦點的是弟弟,叫肖同安。

此時肖同安低著頭,有些百無聊賴地踢著地上的小石頭,嘴裡還低聲地抱怨著。

“哥,咱們要等到啥時候啊,一大早就讓在這裡等了,那個什麼書記什麼時候來。”

肖同遠十分篤定地說道:“大伯說快了,肯定就快了。”

肖同安有些不信,那次上面的人來視察,都是卡著飯點過來的,還能來怎麼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