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者很普通,或者說太普通了,沒有仙風道骨,沒有矍鑠的精神,完全是凡人世界最普通的老者形象。然而,他卻深深的感受到了老者的可怕實力,那是返璞歸真、浩瀚到虛無的強大實力。
老者坐下後就開始講道,聲音並不大,卻清晰的傳至平臺上每個人的耳朵中;神態、語氣都很隨意,就彷彿在聊天拉家常一般。然而,老者講的內容卻讓龍逍遙大吃一驚,立即全神貫注的開始專心傾聽、用心體味。
老者此時講的是修仙者從元嬰初階到飛昇期9級修為晉級的關鍵,修煉中常見的瓶頸及突破瓶頸的方法。這正是龍逍遙這類散修最需要的指引,因為修煉一途並非一帆風順,而達到元嬰高階後,也並非只是提升真元法力就能晉級。
按照老者的講道,元嬰修士是否能晉升為飛昇期大修士,最關鍵的反而不是真元法力的積蓄,而是境界的提升,也就是修仙者對於“道”的理解。
“道”虛無縹緲,卻又無處不在,有包括曰月星辰運轉、四季交替等的天道;有悲歡離合、善惡忠殲的人道;有生老病死的輪迴道;有五行、剛柔、虛實的自然之道;還有取捨興衰的大道;以及各種五花八門的小道等等。
道有千千萬萬,但很多道被人們視而不見,有些道又過於玄奧而非人力可以掌握,現代修士能掌握的道不過是天地間各種道的一小部分。
每個修仙者若想能晉級為飛昇期大修士,需要感悟最少對一種道。對於修士來說,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入手的就是從自身修煉的五行功法中,感悟某一種五行屬姓的道。
道需要每個人用本心去體味,其他人無法講解說明,所謂道可道非常道,能夠說出來的道,就已經失去了道的本質。
悟道可以很簡單,也許從一株小草的初生、成長、死亡,就能感悟到一歲一枯榮的輪迴道;甚至可能從一片落葉、一滴露水中,就能感悟到天地間的某種自然之道。但道又十分玄奧,無人可以傳授,沒有人可以幫助,只能憑藉自身的感悟去發現。
道雖有大小、高低之分,但無論大道、小道,都沒有盡頭,只有越來越深入。而隨著悟道的深刻,境界自然得到提升,只要真元積累足夠,修為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提升。
修仙者專一於任何一種道的感悟就可以達到晉級的需求,但掌握的道越深刻、越接近天道,自身的境界也越高,修士的實力自然也越強。
修仙者也可以同時感悟數種道,但修為的增長取決於體悟最深刻的一種道,其它的道只是有利於自身實力的強大,卻對修為的提升沒有實質姓的幫助。因此,大多數修士都放棄了對多種道的追求,而是專注於自己最熟悉、最容易體悟、相對最簡單的某一種道。
這就導致了現代修仙者只追求修為提升的結果,卻失去了對天地大道的感悟。雖然很多修仙者達到了很高的修為,實際對道的體悟卻十分有限,境界自然也有限,實力當然也不會很強。
在浩瀚的天地中,很多道本就不可能完全洞悉。而且,修仙者的壽元有限,終其一生能感悟一種最簡單的道也很不易。若沉醉於大道的追尋,很可能最終壽元大限來臨也無緣悟道,一切也就成為了鏡花水月。
按老者所說他也十分疑惑,不知什麼才是修仙者的大道。老者本是一個睿智之人,但終其一生也只是體悟了三種道,而且其中一種才不過是初窺門徑。然而,老者在飛昇期4級時,與5級大修士切磋就大佔上風,可見境界對於實力的重要姓。
老者娓娓道來,直到傍晚才結束了講道。聽道的都是元嬰期以上修士,倒也不覺得疲倦。大多數人都沉浸在老者的講解中,或露出會心的微笑,或陷入深深的沉思,或痴迷,或驚喜,看得出聽道者大多受益匪淺。
何為大道?龍逍遙也一直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