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部分

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讀到這裡的時候,蔡文姬想起了生死離別的兩個兒子,情難自已,淚珠不由的滾滾落下,哀婉欲絕,令人心酸。(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九章 神器!

匈奴帳內的那些高層雖然聽不懂漢語,但是見蔡文姬吟詩哀婉,也都是心中酸楚,默默不語。

劉琦更是嘆了一口氣,輕輕說道:“當年昭君出塞,恐怕也是似你這等心情吧,只不過昭君至死都沒再返回大漢,而你卻終於再踏上大漢的土地,這也算是幸運了,不過幸之不幸。卻也難說,你雖返回大漢,卻有一雙兒子,飽嘗生離死別之苦。這是孤慮事不周,才讓你如此傷感,你且稍安勿躁,你那兩個兒子,早晚著落在孤的身上,定然為你討回來。”

“多謝楚公,文姬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你的大恩大德。”蔡文姬聞言,不由得痛哭流涕,連忙拜倒在地。

劉琦連忙雙手虛浮,令蔡文姬起來,然後輕輕嘆道:“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昭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都怨我大漢國力衰弱,竟然導致這些可憐的女子受到異族胡虜的殘害,不過請放心,從此之後,我保證在我的治下絕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蔡文姬聽了劉琦所吟誦的詩歌,不由得渾身一震,她仔細的品讀這這首詩歌,覺得作詩之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詩人對昭君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昭君以及詩人自己的愛國之情。與此同時,她也能深切地感受到,這首詩也隱含著借昭君讚頌她的愛國之情,頓時深深的看了劉琦一眼。暗歎此人才情之高,不亞於自己,而詩歌更是以七言斷句,更是開了一個新的風氣,實在令人讚歎,頓時升起了知己之意。

“咳咳。你先下去休息吧,以後我們再詳談。”劉琦生怕蔡文姬會就詩中一些問題發問,然後揭穿了他的騙局,只好先支開此女。

因為他這首詩是剽竊了後世的詩聖杜甫所作,只不過是把明妃改成了昭妃而已,因為他知道,明妃的說法是在晉朝時期為了避司馬昭的諱才出現的,這時候如果提起明妃,相信很難有人知道就是昭君。

直到蔡文姬退下之後。劉琦這才對呼廚泉拱了拱手,然後說道:“呼廚泉大單于,現在已經可以開始了。”

接下來劉琦便在軍中隨意地指派了百名親兵將士,讓他們上場與匈奴人進行比試。

相對於呼廚泉的激勵鼓譟,劉琦對這一百人什麼都沒有說,他相信即便他不說一句話,他的這一百名將士也絕對知道,在異族胡虜面前絕對不能丟臉。

霎時之間。就見雙方的二百名勇士上了校場。

雖然是在夜裡,但是雙方盡皆點起了火把。瞪大眼睛看著臺上這二百人的決鬥。

對於匈奴人來說,這一場決鬥關係著一筆鉅額的財富,這一筆財富能夠讓他的族人安然度過這個冬天,還能為族人帶來下一步的壯大。

而對於漢人來說,這是一場漢人和匈奴人之間的對決,這場對決的成敗關係著漢人的榮辱。他們在聽到蔡文姬吟詩的時候,都為漢家女遭受這等屈辱而感到羞愧,所以,他們心中也都同他們的主公一般,心中暗暗決定。一定用他們的生命來維護大漢的聲譽,讓那些異族胡虜再也不敢窺視大漢,再也不敢欺凌漢家兒女。

雖然雙方手中都沒有武器,但卻都在竭盡全力準備這一戰,只不過不同的是,匈奴人的臉上充滿了勝利的自信,而漢人中的那一百勇士的臉上卻沒有任何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