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入市初談

,也沒管,大家認為的有效戶就是往賬戶存夠一萬,我們一批參與公司員工持股的要求存放6萬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我沒有理會公司的要求,就存了200塊錢進去,管它是不是有效戶,後來還是起作用了,買了分級基金,分級槓桿B基金食品飲料,就200塊錢,買不了多少,大概500股左右。

當時三毛多錢一股,快下折了,買的時候還是有一定風險的,一旦B基金觸發下折就是面臨省失90%以上的資金,也就100多塊,又不是幾萬,全部損失也沒多少,就沒放心上,就一直拿著沒動,後來分級槓桿B基金還是退出歷史舞臺了,傷害性太大和投資門檻太高,2019年末取消前一年的時間管理層宣佈資產三十萬才能買賣B基金,說是為了保護散戶,不讓散戶參與高風險的分級槓桿B基金。

回過頭來看,2016-2018年一直都是熊市,不虧才怪。幸好那時候資金量小,虧損不大。總共花了1100多買了兩個賬戶的食品B基金,華泰1000元,平安100多,沒想到幾年能翻二十多倍,中間上折兩次,分得母基金和A基金,全程也沒動,因為只能賣不能買B基金,三十萬資產櫃檯開通B基金許可權才能買賣交易,普通人100多賺2000肯定會知足了,1000元本金,高峰到三萬多了,也沒動,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反正就當無義之財,直到管理層取消B基金,回吐到2萬多利潤,才被系統被動清倉。

都不是米雲主動發起的交易,主動的就是自己最後賣母基金食品,然後因為情懷投資現在都還有持倉食品飲料基金,股票真不能談戀愛,這是後話了。

這個時間段,心理認同了價值投資,開始選擇白馬股,藍籌股,行業龍頭,成長股,心態變化還是挺大的,反正股市一直都是當興趣來玩的,沒想過當職業股民,只不過在這個行業工作,少不了跟它打交道而已,近水樓臺先得月,再說多學點技術沒壞處,再加上工作也不忙,有大把時間可以學習。

2019年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開始主動學習各種知識,各種技術指標都研究了一遍,試圖根據自身性格特點,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交易體系。

然後一直實驗到2022年,還是沒有完全成功,華泰主賬戶從2015年5月左右最高峰開戶,5000多點入市,到2022年底,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命運,原因主要就是跟券商較勁高佣金問題,倉促從國信證券過來,來華泰買票,5000點入市,進去沒多久,就跌到2000多點,大盤指數腰斬一半,還有半山腰抄底失敗,再加上十年時間沒有資金進入,只有資金流出,沒有機會,也沒主動權解套,錯過了很多機會。

十年養家,沒有一分錢能進股市,反而從股市套現了5萬補貼家用,10年幾千塊錢入市,三年時間,到13年中,國信資產也沒有破萬,十年沒有銀證轉入資金,只有轉出的幾萬資金,加大了操作難度,基本上算殭屍戶,完全當興趣看待股市,到年底才有轉機,當時的科達機電還是枕邊人讓買的,賺了一點出手了,錦江投資也賺了一點,出手了,到14年初資產已破萬,東方通訊每年都有突破,賺了一點也出手了,資本就越來越多了,幾千塊錢的本金經歷了四年也慢慢到兩萬左右,實際上就是幾個月的變化。

米雲記得真正有變化的要到2014年上半年,兩元成本以下的北車和一重持倉1000多股,突然飆到六七元左右,三倍左右的利潤,也是意外,不知道連板多少,只記得當年一重是一字板七八個,北車因為合併重組的訊息,一下子從三元調到七元左右,也翻了一倍,當時兩隻票都是2000多市值,一下子變成8000左右市值,一下子資產又加了一萬多,到2014年中後期,四年時間幾千市值,一下子飆到三四萬左右了。

米雲記得當時還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