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輕輕巧巧拿自己的使命搪塞張覲,但那畢竟是張輔的弟弟,張越也不想在別人面前太不給人留面子,因此便答應了下來。只是,他並沒有把人請回帳子,而是把張朝領到了旁邊的空地處,這才微微笑道:“旁邊就是錦衣衛袁大人,想必朝二叔是不願意和他打交道的。不知道您有什麼要緊的囑咐?。
聽到囑咐兩個字。張乾的臉上不由得一紅。
他向來自視極高看不起人。這時候竟要拉下臉求一個晚輩,心裡自是極其不舒服。好容易定下心來。他便強笑道:“哪裡是什麼囑咐,我只是聽說你此次是奉旨前來。是打算在雲州候駕,還是”
發覺張朝說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張越心中更生狐疑,此時便淡淡地說:“朝二叔怎麼問這個?我這一次奉命和袁大人同行。他是正三品錦衣衛指揮使。我自然是一切聽他的。他要是說出城。
帆公城;他說留下在雲州等那自然就是在雲州“咱們張家的人,還怕什麼錦衣衛!”張朝冷哼一聲,又想起剛網、錦衣衛攔著自己的事。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只不過。他就算驕縱。卻也知道這都是皇帝的鷹犬,因此也沒有一味口上逞強。而是放緩了語氣說,“越哥兒。你先頭奉命回京,這一回又奉旨來迎,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皇上對你極其信賴!你是咱們張家的人,這就得把身段豎起來,別讓人欺到了頭上去。有的時候,讓人瞧瞧你的氣派是好事儘管對於這樣羅羅嗦嗦卻極其不著調的論點很覺得厭煩,儘管這會兒腦袋裡已經在合計之後面見了皇帝,萬一再有什麼棘手的問題該如何回答,但張越仍是裝出了洗耳恭聽的模樣。直到張朝終於說完了這些。他才點點頭道:“多謝朝二叔提醒,時候不早,我得先回去收拾收拾,免得到時候有什麼遺漏。”
“!”張朝聞言大急這下子再也顧不上什麼臉面尊卑。連忙攔下了張越,又換上了另一番臉色,“除了這斤小,我還有件事想囑託你幫忙。由於之前懷來衛附近的路橋被水衝了,軍糧轉運出了些岔子。所以誤了兩天。這事,可偏有人說什麼我怠慢誤事“實在是荒謬。我是那麼愚蠢的人麼?越哥兒,咱們都是張家的人,關鍵時刻你可得認清楚。”
張越早知道如張朝這樣的人素來是無事不求人,此時聽完這番話,他反而是鬆了一口氣。張朝說得輕描淡寫,他也沒打算能從這一位口中套出什麼詳細的真話,於是含含糊糊應了下來。等到重新進了帳篷。
他就看見袁方正坐在裡頭,這才想起外頭都是錦衣衛,自己帶來的那些人卻不知道上哪裡去了。
“我有些話要對你說,所以只能暫時打發走你的那些護衛。”袁方點點頭,見張越在自己旁邊的那塊石頭上坐下,他這才正色道。
“我派人去打聽過。之前你從北邊回來的時候,皇上的身體是有些不妥當。所以楊榮金幼孜方才日夜跟隨不離身側。一應軍務都是他們處置。
只不過。之後諸將獻捷,皇上卻三次單獨召見了英國公。”
永樂朝的勳貴都是隨朱妹打天下的那一批人,但要說真正的大將之才卻挑不出幾個,大多數人都是在風雲際會的時候搭上了靖難這條船。比起那批開國功臣相去甚遠。而朱橡治國的理念和朱元璋有不小的差別,因此武將的地個一再拔高,尊榮面子給足,軍國大事卻往往大權獨攬。而且,放眼朝堂。論親近。幾乎沒人及得上時時刻刻在皇帝身邊的內閣。即便英國公張輔,得天子信賴固然不錯。但親近卻也有不如。
只不過。有時候親近也不是什麼好事。伴君如伴虎。最初的內閣七人當中,病逝有個好結局的是胡廣,活活凍死在雪地上的是解諸。
下獄八年的是黃準,調做國子監祭酒的是胡儼。餘下的就只有楊士奇楊榮金幼孜而已。就連他那恩師,還不是“二進宮”?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