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部分

萬擔糧食,現在卻只買到十萬擔摻雜著糠皮的劣質糧食。

但是藍如海與顧太光私下達成交易,而剩下的九萬兩銀子被藍如海與顧太光兩個人平分。

貪汙賑災銀兩,這事若是真的,那還真算是喪盡天良。

先帝接到舉報的時候,當下便是大怒。

先帝雖然後期縱情於酒色,但是他本質裡還是一個好皇帝的。

到底是一代賢君武昌帝選定的繼承人,又怎麼真的會是酒囊飯袋呢?

湖南郡的蝗蟲災害危害極大,據後來統計,當年的那次災害總共叫湖南郡餓死了數萬貧苦百姓。

古代的大雲國雖然不講究什麼人權,甚至蒙利國還要延續著奴隸制度,但是古代的生產力本就低下,孩子的夭折率又高,人口是極為重要的資源。

一下子損失了這麼多的人口,對於湖南郡,不,應該是對於整個大雲國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先帝也是每日愁苦萬分,連頭髮都急白了幾根。

是以驟然聽說藍如海居然貪汙了賑災用的銀兩,先帝大發雷霆、怒火中燒,便也不是什麼不能理解的事情了。

先帝本就對藍如海的為人極其信任,沒成想他居然如此辜負了自己的信任,所以在藍如海被舉報貪汙以後,先帝只覺得證據確鑿,甚至沒有深入調查,便將藍如海與顧太光治了罪。

不得不說,藍如海也是倒黴。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也成了這次蝗蟲災害的犧牲品。

湖南郡發生了那麼大的災害,死了那麼多的百姓,朝廷卻一直沒有拿出什麼切實有效的方案去阻止災害的發生,這難免要引起百姓的不滿,引起百姓對朝廷的不信任。

總要有人對此負責。

皇上肯定是英明神武的,不然又如何能被稱作真龍天子呢?

藍如海便倒黴的成了那個負責的人。

殺了他,不但會對朝中的其他想要貪汙的官員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更是給了百姓們一個抱怨和憤恨的突破口。

大家就會說:“原來是這樣啊!原來不是因為朝廷不作為,也不是因為皇上昏庸,而是因為藍如海這個貪官作怪!殺的好!殺得妙!殺了他這個罪魁禍首,咱們的大雲國便也清白了!”

藍如海就這樣成了犧牲品,而唐菲的外祖父顧太光則就是附贈品了。

沒辦法,這就是政治啊!

政治總是沒有黑白的,政治只有灰色。

當然,案件的卷宗將藍如海與顧太光記載成了足以遺臭萬年的大惡人,但是故事在藍如海獨子蘭墨的口中,又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在蘭墨的口中,自己的父親藍如海一直是一個憂國憂民、愛民如子的好官。

他先前在湖南郡任期,就鞠躬盡瘁,為百姓們勞心勞力,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將湖南郡那樣的荒蕪頹廢之地治理成了一個商賈雲集的綠洲。

俱蘭墨所說,在藍如海離任去盛京城的路上,不知多少的百姓夾道歡送。若不是一個以真情待百姓的好官,又如何能得到百姓們的真心愛戴呢?

據說當時藍如海出事,被先皇問斬,當年湖南郡治下的那些百姓都自發的聚集了起來,以性命擔保藍大人絕對是被奸人所害。

只是當時百姓們用一腔熱忱寫下的‘萬民書’,卻並未被送到先皇的手中,而是不知被哪位高層朝臣攔路攔截掉了。

案件發生之時,蘭墨年紀也不大,還只是個十歲出頭的青蔥少年。

只是因為藍如海一向對子女教育極為嚴格,當時正勒令蘭墨跟著自己學習處理公務,所以蘭墨對於案情倒是也多了幾分的瞭解。

皇上對於蘭墨所說藍如海公正廉明、得民心的事蹟不置可否,卻敏感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