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燈翌晨,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巡更經過,發現全部大燈早已油盡燈枯,而這盞小燈竟然還光明如初,猶如新供的一樣。目犍連心想:天都亮了,還亮著燈幹什麼呢?於是便想吹滅它,可是怎麼吹,也沒能把這小小的油燈吹滅。釋迦牟尼看到了,說,這不是油燈,它是心燈,它不是用油點亮的,是靠心靈來點亮的,雖然燈不華貴,但它功德無量。”
“長老,俺的心是誠的,不誠俺就不來了。俺擔心……”
“見施主心誠,我教你一個九念十聲法吧。每天早上,漱口洗臉以後念一次;晚上睡覺前,念一次;一天三餐前雙手合十各念一次;一天上午和下午上下班各念一次,一天共九次,每次念十聲。天天如此,必有功德。”
愛語六月涼,好言三冬暖。聽了浮屠大師的一番教誨,娘如釋重負,為了兒子,為了家庭,為了丈夫,她一心無二,天天如此念下去。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八
“清晨入古寺,湖影空人心”。娘不僅天天念阿彌陀佛,而且經常到真如禪院燒香拜佛,雖然很累,但心靈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漸漸好多了,原來灰白臉色也轉紅潤。因為和公公婆婆在信仰上走到一塊了,也得到了他們的讚許和同情。
娘本姓張,孃家通道,開始的時候,娘信奉的是道教,嫁到吳家以後,雖然不信佛,但也沒有什麼反感。因為娘知道,對婦道家來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扁擔抱著走,女人就應該夫唱婦隨,聽從丈夫的。
張家雖然將女兒嫁給吳家成為親家,但兩家來往並不頻繁。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是農家,一個是醫家;一個在農村,一個在城裡,而且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張家通道,吳家信佛,兩家的話說不到一起。
一次姥爺進城辦事,在吳家吃了一頓午飯,爺爺自然很熱情,上了一壺酒,姥爺喝了幾杯,愜意地說:“壺裡裝乾坤,杯中有仙境。道家喜歡的就是這一杯半壺,快活成仙。”
“不過佛家雖然提倡吃素戒齋,但素酒還是可以喝幾盅的。當年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等和尚也喝素酒,今天我就是拿素酒招待你的。”
飯後兩位老人聊天,沒說兩句就談到了道、佛,結果變成了一場道、佛辯論。
“這人生在世,沒有比神仙最快活,吃穿不愁,逍遙自在,哎,苦就苦在我們莊稼人了。”
“是啊,人來到世上不就是為了吃喝嗎,可是就是為了這兩字,卻四處奔波,真是苦海無邊。”
“什麼時候才能脫離這苦海,我看只有靠修煉了。”
“修煉成仙那敢情好,不過只見修煉人,不見成仙者。真正要脫離苦海,還是靠菩薩,靠修行。一旦成佛,就跳出輪迴,也就沒有煩惱和痛苦了。”爺爺應道。
“佛法雖然好,可進了佛門就六親不認了。再說只聽唸經聲,哪見誰成佛?”姥爺也回了一句。
“其實苦福都是前世的業行結果,善者善報,惡者惡報。”
“世上很多行善的未見善報,很多作惡的也未見惡報。反倒是好人不長壽,惡者自在活。”
“那不是不報,而是時間未到,時間一到早晚必報。”
“呵呵,還是佛家眼光深遠,惡者到死都未見報,還有什麼時間可報。”
“來世必報,六道輪迴必報。”
“可是活人沒有一個見到輪迴,也沒有一個知道來世的結果。死了死了,人一死一切都了,今生都不管用了,還管什麼來世。”
“呵呵,道家這點很現實,道修今生嘛,就是今生也沒有一個成仙的呢。”
兩個老人開始還心平氣和,談到後來竟針鋒相對,唇槍舌劍,結果是不歡而散。
為了能生個兒子,改變自己不利的地位,娘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