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章 有時候醫生的語言比藥物更能治癒人心

在田夢蘭事件告一段落後,《雲醫院》的會議室裡再次聚集了所有科室的負責人和核心醫生。會議桌上擺滿了記錄事件過程的檔案和患者反饋。楊鴻年作為會議主持人,掃視一圈後,緩緩開口:“今天召集大家,是希望我們能從這次事件中學到一些東西。醫患關係,絕不僅僅是治病這麼簡單。”

會議室內氣氛凝重,窗外的陽光透過百葉窗打在桌面上,投射出細碎的光影。每個人神情各異,有人低頭沉思,有人頻頻點頭,也有人用筆在記錄本上飛快地書寫。

會議進行到一半,楊鴻年點名讓陳南發言。坐在角落裡的陳南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白大褂,神情坦然。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逡巡片刻後,輕聲說道:“田夢蘭女士的誤解和我們對她的堅持,實際上反映了醫患關係中的一個核心問題——信任的缺失。”

他頓了頓,語氣略顯沉重:“作為醫生,我們有專業的知識和判斷,但對於患者而言,他們只看到了冷冰冰的檢查結果和我們短暫的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會場內安靜得只聽到牆上鐘錶的“嘀嗒”聲。陳南繼續說道:“我們是否能在診療過程中花更多時間去傾聽患者的疑問?是否能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去解釋病情?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能在關鍵時刻讓患者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陳南坐下後,各科室負責人開始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婦產科主任第一個發言:“陳醫生說得很對。我們在臨床上也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患者總是對自己的病情充滿恐懼,如果醫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就會讓誤解迅速擴散。”

心內科的主任皺著眉頭說道:“問題是,我們每天接診的患者數量非常多,時間和精力有限。要做到每個患者都滿意,現實嗎?”

“確實是個挑戰,但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改進的理由。”楊鴻年接過話茬,“我們要學會最佳化流程,比如設定專門的溝通環節,或者安排專職人員負責解答患者疑問。信任的建立,必須要從細節入手。”

在一輪熱烈的討論後,會議終於進入實質性議題——如何改進。楊鴻年在白板上寫下幾個關鍵詞:“培訓、溝通、反饋、陪伴”,並分別展開解釋:

“我們必須加強對醫生的溝通技巧培訓。這不僅是臨床技能的一部分,也是職業素養的一部分。讓醫生知道如何用最簡單的語言解釋最複雜的病情。”

“我們可以設立專門的‘患者溝通室’,配備專業的病情講解員,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檢查結果和治療方案。”

“患者的聲音是我們改進的最重要依據。我們要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傾聽他們的意見。”

“對於一些病情複雜的患者,安排醫務社工或志願者陪同,既能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也能減少誤解。”

楊鴻年寫完後,回過頭來問道:“大家覺得這些措施怎麼樣?有什麼補充的地方嗎?”

陳南抬手說道:“這些措施都非常好,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讓患者感受到醫生的真誠。無論流程多麼完善,如果醫生在患者面前表現得冷漠,這種信任依然很難建立。”

楊鴻年點點頭:“陳醫生說得好。我們可以從制度上去完善,但最終讓患者感受到溫暖的,還是我們這些白大褂背後的人。”

幾天後,《雲醫院》釋出了一項新政策,宣佈將在全院推行“信任計劃”,包括醫生溝通培訓、患者陪伴服務,以及新設立的反饋平臺。這一計劃迅速引發了業內關注,許多同行醫院派人來取經。

在政策實施的初期,醫院還安排了一場“醫患交流開放日”活動,邀請患者和醫生面對面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期待。在活動現場,曾與陳南發生誤解的另一名患者激動地說道:“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相信醫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