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轉身指著牆上那幅巨大的地圖,說道:“現在,你從軍事角度考慮一下,我們採取蠶食政策,該從哪個地方下手最好?” 薛弼幾乎想都不想,用手指著大越國海港永安州說道:“從海上出兵,奪取永安州,並以此為據點,沿著紅河逆流而上,拿下都城昇龍。 這樣的步驟,能夠發揮我軍騎兵優勢,避免在山地與交趾糾纏。 交趾之所以難打,是因為山地地貌複雜,氣候溼熱,非常不利於北方兵士作戰。 但是海邊城市就不一樣了,我們有強大的海軍水軍做海上掩護,又可以利用三角洲廣袤的平原,使我們的騎兵能夠發揮快速機動的作戰能力。 下一步沿著海岸線,將他整個海岸線的重要州縣全部佔領。然後再逐步向內陸推進。 不要急於控制他的都城昇龍,免得他狗急跳牆,最好能夠兵臨城下,揹著他簽訂城下之盟,這樣交趾唾手可得。” 這種先沿海再內陸的推進策略,讓趙桓不禁點點頭道: “先控制沿海,再往內陸推進,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不過,朕覺得還是三面同時下手為好。 主攻是北邊山地,在沿海和南邊進行佯攻,牽制敵軍兵力部署。 北邊進攻路線分兩路,一路從東端的坡壘關,一路從西端的富令關推進。 一個州縣一個州縣的吃掉,從而把我大宋的陸地版圖往外延展,這樣才能徹底將其歸化。 畢竟雖然平原地區打起來好打,難以做到百姓的遷徙和歸化,也就難以將地盤徹底控制住。 因此,海上的進攻主要作為佯攻,成為一把隨時插向大越京都心臟的一把尖刀,讓大越國不敢把重兵全部都放在北邊,而不得不在沿海佈下重兵,以防咱們從水路進攻的。 所以水路要做出大張旗鼓準備進攻的態勢,隨時派騎兵襲擾,以吸引大越國的重兵,從而減輕北邊的壓力。” 薛弼聽罷,由衷讚歎: “陛下當真是天縱奇才,如此聲東擊西的招法當真爐火純青,由此一來交趾弄不清咱們的真正進攻意圖,從永安州直殺他升龍輕而易舉。 他必然把重兵屯守在昇龍一線,以防咱們從海陸進攻的,從而北邊山地就無法部署重兵了,這樣咱們要想拿下交趾便容易的多了。” 趙桓笑了笑,他之所以決定從北邊開始蠶食,主要是從北邊打他可以借鑑當初明成祖進攻吞併整個大越的作戰路線,這樣一來就有了前車之鑑。 雖然不是歷史重演,但至少可以作為參考借鑑。 而陸地主攻的策略其實也是他在薛弼的想法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做出來的,如果不是薛弼這麼說,他未必能想到這一招。 當然他最後總結的陸地主攻有利於大宋疆土的往南擴充套件,使得打下來的土地上能夠順利快速的實行移民,這的確是他考慮的重點之一。 移民是歸化的關鍵。 當然這是緩慢而長期的過程。 明朝的前車之鑑讓趙桓確信,解決大越國的問題,必須足夠的耐心。 趙桓又對薛弼說道:“占城多次要求我大宋派兵駐紮,幫助他們抵禦吳哥王朝和交趾的入侵。 可以利用這個實際在占城國駐軍,從南面牽制交趾的軍隊。” 占城國其實就是現在越南的南部。在古代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叫占城國。雙方几百年的戰爭,它逐漸被越南侵吞,最終成為一個國家。 占城國與大宋之間隔著大越國,它與大宋一直保持聯絡,也向大宋進貢,接受大宋的冊封。 在得到趙桓新的指示之後,薛弼便躬身領命,回去重新制定對大越國的穩步推進逐步蠶食的新作戰計劃。 只用了一天時間,薛弼再次制定了一個新計劃。 趙桓看過之後十分滿意,不過他根據明成祖針對大越國的進兵路線和順序對作戰方案稍稍做了些調整。 改動結果薛弼看了之後大為驚歎,認為這是皇帝的神來之筆。 實際上他並不知道這是皇帝根據幾百年之後,明朝南征大越的戰鬥進展路線進行更改的。 作戰計劃計劃確定之後,趙桓先下旨將肅王趙樞緊急召回了開封。 肅王趙樞在這之前被派到北邊的十五座城池鎮守,做安撫使,這幾年乾的還不錯,也深受當地百姓的歡迎,在安撫百姓組織生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