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內亂之中,根本無暇顧及到海外這塊小小的島嶼,但是挪威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們是維京海盜的後代,公元八世紀的時候,他們都還是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社會,未進入到封建時代,依舊保留著原始社會的血性,維京海盜的彪悍和兇猛曾經威震整個歐洲。
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忍下這麼大一個暗虧而不報復呢?
挪威人的報復遲早會來,只是現在他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忙,還無法分身。
不過趙桓也不在意,維京海盜再強,也強不過現在的大宋,趙桓就是要找機會,也找合適的藉口狠狠跟這維京海盜的後代鬥一鬥。
在他正準備迎接挪威後續可能到來的報復的同時,維京的另外一個後代,丹麥王國卻發來了邀請,這讓趙桓頗有幾分意外。
來自丹麥王國的邀請是透過腓特烈轉交的。
腓特烈派人給趙桓送來了一封信件,並附帶了丹麥王國國王克努特的一封親筆信,請求腓特烈和大宋的趙公子前往丹麥,為他們調停幾個兄弟之間的內戰。
趙桓頗有些意外,他熟悉歐洲的中世紀史料,知道此刻的丹麥也正處於內戰之中,同室操戈打得不亦樂乎。
寫信的這位克努特跟腓特烈關係還不錯,而丹麥又跟神聖羅馬帝國接壤,現在神羅帝國的實際掌權者是腓特烈,他讓腓特烈去為他們化解矛盾,當調停人斡旋是在情理之中。
可為什麼會找自己這個東方人,而且沒有什麼權勢的,就是有點小錢的財主去居中調停呢?
雖然自己現在在歐洲的名氣很大,但好像似乎並不適合做他們之間的調停人啊,這讓趙桓著實有些意外。
不過他收到信之後,還是決定走一趟,他正想介入到北歐這幾個維京海盜的後代王國的戰局中準備搞事,從中盈利呢,這倒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趙桓辭別了佩妮和埃莉諾以及他的兩個兒子,然後帶著人乘大宋海軍艦船前往神羅帝國北部大宋控制的城堡——漢堡。
斡旋的地點是在漢堡,這是大宋的地盤,趙桓來到漢堡的時候,腓特烈已經到了漢堡城外,但並沒有進城,因為這是大宋的地盤,他是不能夠擅自進入的。
得知趙桓的到來,趕緊與趙桓取得聯絡,趙桓派人把他們接進了漢堡城。
丹麥的三個國王都還沒有來到來,趙桓先跟腓特烈見面了,他詢問為什麼丹麥國王會選自己參與他們之間的調解。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