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任大將軍阿米特用這件事來攻擊納拉洛的不忠誠。多少有些以偏概全,畢竟那是他兒子的事,納拉洛是戰死在疆場上的。
但阿米特為了詆譭大將軍,樹立他的威信,卻選擇了混淆兩者的區別,將父子等同,偷換概念,而這種做法卻意外得到了皇帝的默許。
難道皇帝也不喜歡納拉洛嗎?納拉洛可是為他血戰疆場而死的。
他卻不知道庫洛通家聽說納拉洛的兒子蘇拉納投降了大宋之後,還被委任為錫蘭國的第一任總督,異常惱怒,並把這件事遷怒到了戰死的納拉洛身上,將他父子一起恨上。
所以阿米特這麼說前大將軍納拉洛,皇帝並沒有反對,而是採用了默許的態度。
海軍元帥太哈斯也看出來了,於是便低頭不語了,他不想惹怒皇帝。
皇帝望向阿米特說道:“那你的意思是現在出兵嗎?”
“是的,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不過咱們可以改變一下思路,先不進攻蒲甘,而是進攻錫蘭,先把錫蘭奪過來。
聽說大宋皇帝就在那,而錫蘭有大宋的四十萬海軍,咱們只要渡海成功,登上錫蘭島,用咱們的陸軍可以橫掃整個錫蘭,甚至可以活捉大宋皇帝。
只要把大宋皇帝抓到了,這場戰爭就結束了,大宋難道還不乖乖的交出金礦,臣服於我朱羅王朝嗎?”
這個想法太大膽,連國王都不敢這麼想。
究其原因是因為錫蘭國是在一個非常大的海島上,這座島與古印度的大陸是透過一條沉浮於海平面的若干島鏈相連,最深處也就十米。
島鏈的存在,像一根鐵鏈橫亙,使得海峽橫向無法通行大型船舶。因為這個島鏈最深的地方只有不超過十米,大型船隻很難透過,只有小舟可以,大型船隻必須繞過錫蘭國的南端。
朱羅王朝在之前進攻錫蘭國時,曾在這島鏈上修建了一座橋,為羅摩橋,後來朱羅王朝軍隊被錫蘭軍隊趕出錫蘭島後,這座橋就被錫蘭國給拆毀了。只有渡船可以在兩個島之間來回擺渡。
勇敢的漁民可以游泳踩水跨過這座淺淺的海峽,因為大多數地方沿著島鏈,海水的深度只到胸口,但有些地方可以沒過頭頂,漁民水手渡海都很輕鬆。
兩個大陸之間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大約六十里,也就是三十公里。水性高的漁民泅渡是可能的。
但是大軍需要攜帶鎧甲、糧草和兵器渡海,用這種方式渡不可能了,必須要用海船橫渡才行。
現在,錫蘭國上的軍隊換成了宋軍,控制了錫蘭國,在島上駐紮有四十萬大軍,而且大部分都是海軍,也有十萬的陸軍,這支以軍隊可比錫蘭國原先的二十萬大軍要強很多。
在兩軍交戰中宋軍只用了很少的損失就殲滅了二十萬錫蘭國的軍隊,可見戰鬥力之強,朱羅王朝的皇帝庫洛通加沒有考慮渡海作戰去抓大宋皇帝的原因就在於此。
他們雖然會合三個王朝,總兵力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但是畢竟有一條海峽橫亙在兩個大陸之間,他們的陸軍是沒辦法插翅膀飛過去與宋軍作戰的。
而要渡海作戰,又需要大量的船隻,但是大宋的海軍非常厲害,絕對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渡海,一定會在海峽上狙擊。
憑藉大宋強大的海軍,朱羅王朝要想跨越海峽,渡海成功與島上的宋軍作戰,幾乎不可能。
可現在海軍元帥太哈斯卻提出了這個構想。
於是皇帝便問出了最為關鍵的問題:“我們的陸軍如何橫跨海狹到達錫蘭國去活捉大宋皇帝呢?”
阿米特說道:“我們用珊瑚石填海造橋,上面鋪上木板。大軍便可以透過珊瑚石木板橋快速抵達錫蘭國,一夜之間這橋就能鋪好。”
這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這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