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7章 理財能臣呂頤浩

趙桓又道: “我們下一步將擴大官學的辦學規模和數量,並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也就是將由朝廷承擔學生的費用,這些你都可以在文章中寫出去,讓大家心裡都有數。 另外,你寫一篇文章,談一談讀書人出路在哪?並不是每個讀書人的出路都必須入朝為官。 官帽子就那麼多,天下這麼多讀書人,不必千軍萬馬擠一根獨木橋。 朝廷也會創辦很多的專門學校,用來培訓各方面的人才,讀書人若是不能為官,可以走別的路,一樣是康莊大道,一樣能光宗耀祖。 比如製造、法學、醫學、經商、養殖、種植等等。 國家都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鼓勵這些行業從業者安心就業。另外,還有一些基礎性行業本身可能掙不了什麼錢,但又是國家需要的行業,國家也會加大投入,讓這方面的從業者有穩定的收入,比如數學、天文、地理、美術、體育等等。這些行業都要有專項財政經費來扶持。 如果金朝不入侵,朕倒可以大張旗鼓的幹,可現在還要跟金國打仗,這是重中之重。” 李清照聽得心裡怦怦跳。 皇帝的確有很多她想都不敢想的思路和創新,只是,這麼多創新都是要花錢的,錢從哪來呀? 她有戶部尚書梅執禮同樣的擔心,國庫剛剛有些錢,打了幾場仗全花光了。 從梅執禮今天所說來看,國庫又沒什麼錢了,就等著發放紙幣。 不過李清照也就想一想罷了,她的主要思路當然是要跟著皇帝走,皇帝讓她寫什麼報道什麼,她就要不折不扣的完成。 要準確的把握皇帝的脈搏和想法,將皇帝所想所思表現出來昭告天下,這才是她的本職。 皇帝一行回到了福寧殿。 趙桓吩咐邵成章將歷年科舉考試名錄拿出來翻看,主要查閱明法科前三甲。 他目光落在了大理寺少卿聶宇的名字上。 聶宇曾經是明法科的第一甲,現在官居大理寺少卿。 趙桓笑道,用手敲了敲:“就他了,朕的最高裁判寺的提舉。” 明法科是宋朝科舉考試中的一個科目,主要是考察考生對於宋朝法律法令的熟悉情況,相當於現在的司法考試。 王安石變法對科舉考試也做了變革,廢掉了十多個相關科目,只留下了兩個,一個是傳統的進士科,再一個就是明法科,當時叫做新明法科。 這個科目同樣可以直接入仕為官,經過明法科當官的人,對大宋的法律很熟悉。 因為宋神宗當時進行改革需要大量能夠忠實執行法律的人,後來,王安石變法雖然基本上都廢除了,但科舉這樣變革卻得以保留下來。 而這位聶宇就是透過新明法科拿到了頭名狀元,又是在大理寺辦案多年,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身為大理寺少卿有一定的威望,由他來組建裁判寺是最適合的。 趙桓吩咐傳聶宇覲見。 隨後,他讓邵成章拿來了國子監和太學的教師名目,檢視有沒有自己熟悉的人? 最終,他的視線落在了國子監算學館提舉劉益的名字上。 劉益,宋朝有名的數學家,著有《議古根源》一書,影響了後世數學的發展。 此刻,劉益老先生已經七十多歲了,如果他身體還能夠頂得住的話,讓他來主持自己新成立的科研寺,應該是一個上佳的人選。 主持科研機構,必須德高望重又有才學的人,畢竟彙集到科研寺的人才,那絕對都是身懷絕學十分驕傲又自負的人,沒點斤兩鎮不住的。 劉益是著名數學家,年歲又高,在國子監算學館擔任提舉多年,弟子滿天下,能夠讓彙集在科研寺的人心生敬意。 於是趙桓下令傳劉益覲見。 趙桓問邵成章說道:“呂頤浩回到開封沒有?” 邵成章愣了一下,忙拱手道:“臣這就派人去查問。” 趙桓道:“他如今已經回到開封,叫他即刻來見朕,朕有委派。” 邵成章忙安排人去查詢呂頤浩是否已經回京。 呂頤浩在宋徽宗年間曾經擔任河北路都轉運使,後來郭藥師裹挾了一些官員一起投降了金朝,其中就有呂頤浩。 呂頤浩是被刀子押著投降金軍,後來金朝第一次南侵,宋朝割讓土地賠款之後雙方議和,由於呂頤浩等人堅決要求返回大宋,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