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腓特烈還是很謹慎的,不過他最終點頭同意,先試試看。
接著腓特烈委任了一系列的帝國官員和各公國的王室官員,對於這些任命趙桓沒有插手,也沒有想行使他的否決權。
因為趙桓有著制衡這些官員的手段,那就是他的帝國調查局和司法系統。
如果腓特烈任命的這些官員有不合他意的,他便可動用帝國調查局對這些人進行調查,找到他們的痛腳,並把他們抓起來治罪,對此國王無可奈何。
因為國家調查局和法院系統是在他攝政趙桓的手裡,他就等著抓腓特烈的這些人的小辮子。
第一次內閣會議圓滿結束,趙桓接下來就開始組建自己的帝國調查局和法律系統,這對他來說不費什麼勁,因為他有的是人,又有錢。
他當然不會掏自己的腰包,但他可以透過貸款的形式來組建,這一點腓特烈也表示同意。
只要趙桓能貸到款,他不介意趙桓透過貸款的形式來組建帝國調查局和法院系統,他也同意這些錢將來從財政預算中支出,也就是說把它列入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優先償還銀行貸款。
兩人對此達成一致之後,趙桓就可以開始帝國調查局的組建了。
趙桓直接將他手裡的僱傭軍轉化成了帝國的安全部隊和巡捕局的巡捕,這些僱傭軍聽命於他,能保證政令暢通。
而對於法院系統,趙桓早在十多年前在東羅馬帝國開始著手佈局的時候,就已經在東羅馬帝國建立的大學中有意的培養自己的司法人員。
後來趙桓以八王爺身份來到神羅帝國之後,就有意的從與他親近的貴族子弟中物色適合的人,送到東羅馬帝國法律大學進行司法培訓,並給予資金待遇方面的支援,把他們籠絡成自己的人。
如今已經有數百人從東羅馬帝國大學的法律系畢業了,並在帝國各地擔任司法官的相關法律工作。
所以趙桓只需要把他們組建起來,以他們為骨幹組建自己的法院系統,就能保證法院系統掌控在他手裡,不至於發出不同的聲音。
而趙桓作為攝政,同時兼任帝國最高法官,對案件有最高裁決權,這就保證了他關心的案子能夠得到他希望的結果。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