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態度惡劣,即便她們不敢再明確拒絕,卻跟死人一樣任由擺佈。
她們有的人還會用泰米爾語咒罵大宋將士們,這使得這些錫蘭國英雄母親接客率比其他地方女人要低的多。因為很多將士不願意去找這樣的英雄母親。
如何化解當地人的強烈民族意識,增強對大宋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將是趙桓面臨的重要命題。
對大宋沒有認同感的女人,將來會是隱患,數量越多,隱患越大。矛盾不能解決,後果難以預料。
綜合考慮,皇帝趙桓並不想派軍隊去阻止朱羅王朝等三個王朝軍隊與饑民之間的戰鬥,也不想付出將士生命去換取那些不認可大宋的錫蘭女人。
趙桓對岳雲說道:“與其犧牲將士的生命去換取這些喂不熟的白眼狼,不如隔岸觀火就好了。”
牛蛙雖然有些想不明白趙桓為什麼會這麼決定,但他當然要無條件的服從。
而且他父親牛皋早就警告過他,皇帝的決定全都是正確的,所以不允許質疑皇帝的決定,想不通就先執行,以後再慢慢想。
所以,兩人繼續坐在船頭,遠遠的看著海岸上的廝殺,聞著空氣中飄著的血腥味和屍體腐臭的味道。
海面上不時的有人扶著木板朝著他們游過來。
有的是來投降的,有的是想強行泅渡過去的,大宋先是進行警告,然後威懾的射擊,若是執意靠近,便直接射殺。
游過來的大部分是饑民,其中還有不少是朱羅王朝計程車兵,他們很多是想投降的,嘰裡呱啦的用泰米爾語希望向大宋軍隊投降。
但是根據皇帝的要求,對於這些投降計程車兵不予接受,敢靠近都一律射殺。
連錫蘭國的這些饑民在這樣的環境裡都難以馴服,更不要說朱羅王朝的那些軍隊了,他更寧願相信三佛齊的百姓。
畢竟他們接觸宋人要比朱羅王朝的多得多,也更容易歸化。
而朱羅王朝的這些人還是算了吧,等到以後他確認他們對大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足夠強的時候,他才會考慮大規模接受朱羅王朝的這些人作為戰俘、勞工及英雄母親,在此之前他沒有這個打算。
整個戰鬥已經持續了三天。
戰鬥在繼續,沙灘上大宋用人換糧的計劃卻依舊在進行。
給這些災民更多的輸送糧食,實際上也是給雙方提供更多的作戰動機。
糧食不夠多,他們拼死廝殺的動力就不夠,就讓島上的這些不服教化的災民去與朱羅王朝的軍隊拼死一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