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5章 絲綢之路聯合公社

問話的人,乃是戶部尚書,麗妃的父親向知沛。

作為當年先帝改革為數不多的獲利者,他最開始是堅定的保皇派,隨著時間推移,謝殊勢大,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假意聽從。

今日在大殿上發問,他在秦瑤光身上看見了皇室崛起的曙光,率先發問。

於公,他是掌握全國財政的戶部尚書,對錢財收支格外敏感。

他一眼就看出了最致命的地方。

按秦瑤光摺子上的方略,賞賜索吉埠、收復河西走廊的所有軍備糧草,都無須戶部額外支出,都由百官投資。

能分紅當然沒有任何問題,皆大歡喜。

倘若不能呢?

豈不是朝野上下,皆有怨言。

到那時,甚至會動搖大景的統治根基。

因為被傷害的人,上至公卿、下至牧守一方的縣令。

於私,向知沛並非針對秦瑤光,而是想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總比其他別有用心的人來質問要好得多。

向知沛這句問話,將許多人發熱的大腦降了個溫。

對啊,投入這麼多,如果達不到預期、甚至回不來本,豈不糟糕?

大殿內重新安靜下來,秦瑤光再次成為視線中心焦點。

還不待她回答,皇帝急不可耐道:“這算什麼問題?朕的皇姐既然說了可以,就一定沒問題!”

秦瑤光默默看了他一眼。

行吧,這個弟弟別的不行,拉仇恨的本事是一等一的好。

我謝謝您吶!

她當然胸有成竹,憑藉的不僅是原書劇情的加持,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豈會浪得虛名。

唐朝用絲綢、明朝用茶葉,用國家壟斷的方式來杜絕大規模走私。

絲綢和茶葉的價值並非一成不變,控制得最好的時候,一匹絲綢或十斤茶葉,就能換到一匹上等良馬,牟利幾十倍。

大景這個時代,給官員們發放俸祿不完全是絲綢,而是由錢、糧、布三者共同構成。

一旦收復河西走廊,重現絲綢之路這條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絲綢就擁有了貨幣的作用,和周邊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後,能帶動整體經濟繁榮。

出口絲綢茶葉,運回來香料、玻璃、寶石、馬匹,一來一回就是鉅額利潤。

商品的價值在流通中得以實現,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貨損:路上遇到的天災、商隊內部監守自盜的人禍,以及路上的馬賊流匪。

這些風險,用全國官員入股的方式,基本可消滅後兩個,將損失降到最低。

和歷史上大部分是民間自發組織的商隊不同,秦瑤光要建立的,是一個大型共建的壟斷性國企,將利益最大化。

在現代社會,國企有諸多弊端。

但在封建集權制的古代,皇帝掌生殺予奪之權,有小心思的人在中飽私囊之前,不免要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脖子上幾個腦袋能被砍。

再加上連坐制度,就能避免許多可能性。

不過,這些都只是秦瑤光所知道的,她可沒辦法告訴朝廷百官,跟他們講你們只是在一本書裡,書裡寫了能賺很多錢,你們就放心吧!

更不可能說她來自現實世界,學過歷史,歷史上有無數先賢證明了,凡是絲綢之路通暢繁榮的時代,都是太平盛世。

她只能拿出自己北戎商隊的賬冊呈上,用短短兩年經營而來的利潤告訴所有人,這條路可行。

賬冊上的利潤,看得百官個個眼熱。

原來互市這麼掙錢?

趁著這股情緒,秦瑤光笑著說:“諸位,別看商隊利潤豐厚,其實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本宮有足夠的護衛力量、又能採買到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