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閨中時,她跟在母親身邊學習如何管家、主持中饋,在母親生病時代替她處理種種事務。
還能跟著父兄去圍場打獵,獵不到猛獸,也能獵得野兔山雞等物。
入宮後,她就成了一個廢物。
彷彿人生所有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孩子。
知道誕下的是一位公主而非皇子時,她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悄悄用了藥,不肯再生。
如此一來,她就不用被捲入奪嫡的旋渦。
當今聖上鍾愛書畫、不通政務,說好聽點是金口玉言的皇帝,難聽點就是連立誰為太子都不由皇帝說了算。
他膝下的皇子,勢必陷入殘酷的鬥爭中去。
這世間,沒有比爭奪皇位更你死我活的鬥爭,勝利者不會容下任何人,一定會斬草除根。
謝殊勢大,好像太子之位非四皇子莫屬。
靜妃卻有不同的看法。
眼下幾位皇子年紀尚小,各方勢力都在暗地裡經營,未曾浮出水面。
真到了立太子那一日,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不過,那些都是後話了。
靜妃看著殿內眾人,悲哀地想著:這場大劫之後,還不知道能不能活著,或者是能活下來幾個?
她這番話,顯然也刺激到了各位貴女。
謝皇后第一個表態:“想要本宮的性命,先問問本宮手頭的劍,答不答應。”
世家和武將教養女兒的方式不同,她並未有武學基礎。
但她有跟敵人同歸於盡的勇氣。
世家女的驕傲,不允許她認輸投降。
寧願死,她也必須維護身為皇后的尊嚴。
有她們帶頭表態,眾女的眼裡漸漸有了視死如歸的光芒。
哪怕沒有經歷過亂世,她們也在史書中知道,一旦被反賊得逞,她們會是什麼悽慘下場。
既然有了“大不了一死”的覺悟,其他事就變得不重要了。
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皇太后準備了足夠多的床褥,讓眾人就在大殿內席地而睡。
怕在混亂中走了水,殿內並沒有燒地龍,好在人多,被子也夠厚實,睡起來並不覺得寒冷。
漸漸地,天色慢慢暗了下來。
時不時會聽見遙遠的地方傳來爆炸聲、猛地出現一陣喧囂聲,讓殿內重新佈滿緊張空氣。
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會不會攻進皇宮?
不過,皇宮原本就距離大街有很長一段距離,禧寧宮尤甚。
這些聲音出現後,又很快消失,逐漸趨於平靜。
慢慢地,人們也都習慣了,不再去想。
周嬤嬤張羅著,從廚房將飯菜都抬上來,又按皇太后的命令,讓幾隊佩戴專有標識的宮女,去給守衛皇宮的女兵們送飯。
不能敵人還沒打進來,自己人先熬垮了。
文德殿內,眾臣枯坐。
和禧寧宮一樣,在皇太后的命令下,管吃管喝管睡,門外由青衣衛和女兵守護。
但這些朝臣的心思,就比後宮女眷們要複雜得多。
有想著捨生忘死的、有盤算著該何時投降才最能得到汝陽王重用的、該如何保全自身性命的……
如此種種,殿內氣氛壓抑,讓他們如何能安然入睡?
皇帝不管那麼多,他才不會陪著這些人大眼瞪小眼,回到文德殿後的寢殿內,睡了一場午覺,又一口氣作了好幾幅畫。
看上去,完全不擔心的模樣。
伺候他的大太監都快愁死了,也不知道這位爺,為何能如此淡定。
遠處又傳來一下聲音巨大的悶響,震得連窗戶都在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