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就是這個石油緊緊卡住了德國的脖子,由於石油已成為戰爭勝敗的關鍵,希特勒不得不讓他的軍隊沿著石油礦脈前進,而放棄更具戰略意義的進軍路線。。。在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希特勒的考慮之一,就是要時刻保證羅馬尼亞油田在蘇聯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外。
德軍圍困莫斯科多日,卻最終未能佔領該城,主要就是因為希特勒臨時改變決定,將莫斯科近郊的中路中央集團軍的裝甲主力抽調到南線,以支援那裡的德軍。該部“在冬天到來之前,最重要的目標……是切斷俄國人高加索地區的石油供給線”。要知道,蘇聯高加索地區是歐洲最大石油產地,僅巴庫油田就相當於軸心國石油產量的兩倍半。
斯大林格勒戰役得以爆發並最終失敗,同樣與希特勒對於能源供應的判斷和決策有關。斯大林格勒地處伏爾加河要津,是蘇軍戰時南北運輸的樞紐。德軍發動斯大林格勒會戰,一方面希望切斷蘇軍來自高加索的石油供應,一方面奪取高加索油田為己所用。德國貿然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正是燃料危機造成的結果。
希特勒曾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麼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斯大林會戰失敗,使德軍喪失了獲得維持戰爭機器運轉能源後盾的最後可能。其後,其戰線不斷收縮。並逐步進入防禦,直至完全失敗。
李默穿越後的德國面臨同樣的困境,李默從任職德國裝備部部長以來,讓德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局大力增加石油儲備,因為英法的限制等因素,德國的石油總儲備為500萬噸,只能滿足德國全面戰爭半年需要,要知道1940年的德國民用和軍隊石油消耗是2000萬噸。
繳獲的那點石油必須用來滿足佔領地的民用油,這個沒有什麼賺頭。為了解決德國的石油危機,李默已經打算好了。必須對羅馬尼亞施壓。他不是中立國嗎?那好,立即驅逐波蘭和殘兵敗將,並且給德國供油。每年不能少於三百萬噸,歷史上的羅馬尼亞每年向德國供油達到240萬噸的。這些石油產量同樣不能滿足德國每年2000萬噸的石油消耗。所以德國必須要佔領更大的油田。
至於支付石油的費用。就是繳獲的捷克和波蘭的那些輕重武器,這兩個國家的輕重武器還是非常先進的,這是無本的買賣。李默相信國防軍那幫偽君子絕對會幹,對於這種敲詐勒索的勾當,德國高層一定會想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德國就那副德行,帝國主義都是一丘之貉。
李默回到柏林,立即去看望元首波蘭戰役大局已定,這讓希特勒很是開心,消耗不大,繳獲還很豐厚。
對於繳獲李默可是不敢隱瞞希特勒的,當希特勒詢問李默怎麼處理那裡繳獲的時候,李默只能如實地對希特勒彙報自己的打算,希特勒最看重的石油,李默那是一滴都沒有隱瞞。
繳獲的一百五十萬噸石油,立即調撥到德國國家儲備庫裡面。至於其他繳獲,希特勒就沒有哪麼看重了。對於李默在華沙執行何種政策,希特勒問都沒有問,那意思就是你小子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希特勒對於李默的信任和寵溺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就連波蘭總督弗蘭克的駐地現在也不是華沙城了,而是更改為柏林到華沙之間的波蘭省會城市——波茨南,這當然是李默比較歡迎的,只要很可能不把波蘭搞到不可收拾,李默不會出手對付弗蘭克的,如果很可能自己要找死,也別怪李默心狠手辣。
……
當李默進入德國國防部會議大廳後,國防軍的那些高階將領早就到了。李默這次來也是應邀來參加的,這次會議主要還是黨衛軍的擴編問題。這次會議是國防軍的內部會議,希姆萊這個黨衛軍總領袖並沒有參加,就算希姆萊想參加,也是不能的,因為他被布勞希奇爆“菊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