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些事件,是不是可以看作舞臺上的“情節”? 自己身邊發生的事件越有意思,“情節”對觀眾的吸引力就越大,從而提高期待值? 螢幕上說,當觀眾期待值低於20%,將不保證演員的人身安全…… 具體是什麼危險,陳伶不知道,但從“觀眾”可以一定程度上干涉現實來看,搞不好自己會淪為它們的洩憤工具,被戲法惡搞致死! 陳伶覺得自己的思路沒錯,但想要證明是否正確,還需要付出實際行動。 “也許,我該試著主動設計‘情節’。” 陳伶喃喃自語。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