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著(但不超過3或4小時)
人們擁有進行再創造、與朋友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用於讚美自然界和彼此之間的真實財富
真正給予和接受的生活,互利互惠
豁免金融債務並全面消除債務利息
金融財富的公平再分配
有規律的安息日:一段休息或暫停的日子,感謝上帝賜予的美好生活
有人能夠否認,與當前這種追求富裕和消費卻不知其意的病態文化相比,上述圖景不是更加引人入勝嗎?我們有能力在適度和足夠的基礎上說明美好生活的含義。 。 想看書來
第5章 真實財富模型(2)
需要、想要、富有和貧窮的分類方法
為了確定個人、家庭或社群的真實財富,有必要搞清楚人的需要(need)和想要(want)之間的區別,以及什麼是真正的富有和貧窮(缺乏真實福利)。什麼是人類福利的基本需要?福利研究是一個複雜而新興的研究領域。從歷史角度講,它開始於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層次研究。馬斯洛把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等基本需要,按照層次關係從底(生理)到頂(自我實現)排列起來。每一層級的需要必須在一個人能夠無私行動之前得到滿足。根據馬斯洛的觀點,只要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我們繼續向上發展直到自我實現。
區分手段與目標
在當今最富足的經濟裡,大多數人的基本需要已經得到滿足。我期望看到絕大多數人過著超出“足夠”的美好生活,超出了物質上的充足。許多人擁有了足夠的東西甚至更多。然而,我還期望真實財富評價(GWA)能夠揭示出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有意義的工作、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精神渴望和集體的愛。這是一種存貨,是用來建立真實福利經濟的實用工具。
在個人層面上,另一種構建真實財富存貨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那個定義個人福祉的框架。新經濟學基金會(NEF)有關“幸福宣言”的內容提到,決定幸福的關鍵因素是從研究一個成長和發展的個體,進入到幸福經濟學以及幸福感分析。他們確定了三個對大多數個人幸福有所貢獻的關鍵因素'10':
1。 大約50%的幸福歸因於遺傳因素,包括撫養、童年、父母和成長環境;
2。 大約40%的幸福歸因於社會和娛樂活動,包括社交、鍛鍊、從事有意義的工作、讚美和有滋有味的生活,以及“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
3。 最後10%的幸福感歸因於生活境況,包括收入、物質財富、婚姻狀況、天氣和你所住的地方(你的鄰居)。
在這些發現中,值得注意的是金錢或收入的作用所表現的意義不大,而在生活早期以及整個一生中是否擁有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則非常重要。
根據這種新的有關幸福的研究,生活滿足感可以作如下定義:
從事於工作和生活
保持好奇心
感覺到生命的程序(時間彷彿保持靜止狀態)
個人發展與成長
自治
發揮自己的潛能
擁有人生目標
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那些感覺幸福和對生活具有高度滿足感的人,應當更加善於交際,具有創造性、沒有私心、慷慨、寬容、多產、健康和長壽。
真實財富模型的五種資本
真實財富將財富或資本的五大範疇整合協調起來,用於詮釋美好生活和構建幸福經濟的基礎。
我用來描繪五種資本的和諧與完整的畫面,就像一朵有五個花瓣的花朵,向心聚攏,圍成圈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