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但未登基時就已經有一個兒子去世,緊跟著又是滕王去世。再加上年幼多病的衛王,囚禁西內的梁王,暫時不就藩的越王,因而此次就藩的就只剩下了四位親王,最後一個啟程的便是襄王瞻增。
長沙遠在京師千里之外,因此襄王進宮辭別之日,張太后固然潛然淚下,就是朱瞻基也覺得心裡難受。畢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從小小便沒有兄弟能夠真正與自己相爭。即便是父親朱高熾即位之後將他遣往南京祭陵,他的太子之位也不曾動搖過。尤其襄王喜讀書,和所有兄弟都相處得好,在他心裡,對這個嫡親弟弟留下來其實並沒多少不樂意的。
奈何朱瞻增在這一點上頭卻是異常固執,兄弟倆單獨相見時,朱瞻基又提到了北方乾冷,南方陰溼,奈何朱瞻增卻是對這些難處隻字不提,只是鄭重其事地提出想見見梁王。如今梁王已經囚禁西內,按理自是不可允許,但朱瞻基思量再三,還是答應了這個唯一的請求親自陪著朱瞻增走了一通。及至朱瞻增淚流滿面地出來,就連他也覺得心下酸澀。
“諸事都是他咎由自取,臣弟無有他求,只請皇上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容他一條生路。畢竟,小時候”
朱瞻增頓了一頓,終究是沒有再說,只是鄭重其事跪下來行了大禮。朱瞻基也沒有說答應,也沒有說不答應。他親自將人扶起,又一路將朱瞻增送到了西安門。這才徑直回仁壽宮去見張太后。只是走在路上,哪怕天已經轉暖,他仍是不由自主地攏了攏身上大氅。回到仁壽宮的朱瞻基避開了此前和朱瞻增去見梁王的事情不提,也沒有說內閣楊士奇領銜提起的越王就藩一事,只是陪著張太后說了些閒話。而張太后彷彿也變成了尋常的老婦人,語氣嘮嘮叨叨,雖悵惘,卻也有一絲滿足。直到朱瞻基離開,一直掛著淡淡笑容的她方才斂去了那笑意,淡淡地向身邊那個宮人問道:“阿寧呢?”
由於此前之事,仁壽宮中執事的太監宮人幾乎從上到下都嚴格梳理過了一遍,如今能留下的不過寥寥幾個,這年輕宮人便是剛剛從乾清宮調來的。此時聽張太后一問,她連忙在床前跪下了一條腿,這才低聲說:“外頭新進的女官來了,正在聽郡主教。”
這事由張太后自然知道,經此一事,宦官雖說也正在由範弘那幾介,老的從上至下整飭,但受影響最大的卻是女官六局二十四司。按照朱瞻基的意思,女官原本就已經形同虛設,除了尚寶四司之外沒了職權,如今還不如盡數裁撤,最後還是因為她不同意,於是便重新定了制度,太后宮皇后宮各設導引尚宮兩人,女史兩人,其餘各宮官則是逐漸慢慢裁撤。
“耍是阿寧那邊完了,請她來見我。”
此前弘文閣經筵一開,四處議論紛紛,好些平日裡悶聲不響的文官們都被這一波風潮點燃了胸中意氣,一下子變得慷慨激昂了起來,如果這年頭有眼鏡,自然不知道要跌碎多少。然而,朱寧卻在家裡“病”了整整一個月,等到如今又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她顯得豐潤了些許,臉色也是紅豔豔的。置酒給祥符王朱有嚼送行的時候,朱有瓚甚至被她的好氣色嚇了一跳,更不用提宮中這些人了。
對四個明顯東輕得不像話的女官囑咐了幾句,見她們全都把頭點得猶如小雞啄米似的,朱寧也懶得再多費嘴皮子,喝了一口茶潤了乾渴的嗓子,隨即就站起身來:“既然選到了這裡,想來你們都是可靠穩妥的,別的我也不多說了,今後看事做事。只有一條,身為仁壽宮的女官,不許交接內官,這是死規矩!”
這條死規矩就在不久之前,還是不存在的,因而四個女官全都是一愣,好半晌方才反應過來,慌忙連連點頭。而朱寧也知道她們未必是真明白,可也不想再多說,帶著幾個宮女便往外走去。才一出門,她就得知了張太后的吩咐,自是立時趕去東暖閣。
在家“養病”的這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