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一起送回人家。這樣的處理比剛才那個給錢的方式更符合當時的農村習俗:你給我粥,我給你米,所差別的是沒有了柴火的中間的過程,主人家也不會太排斥,畢竟米和錢是有差別的,米更有親和性,更有溫情,不像錢那樣冷冰冰,主人家收起來,心裡也更舒暢些,一碗粥換得一碗米,從價值上來說,主人是贏的,但米卻包含了人家還回來的人情,陶寬爺爺也不會輸多少,畢竟米比錢要好些,米是自己家裡的,天天都得吃,只不過是平時稍微省點就可以把還給別人米存下,而不像是錢,得要到過年了,生產隊分紅才能看到錢,錢對於陶寬家裡來說,比其他的人家要方便很多,雖然是做手藝,到有時候還是得自己墊點錢進去,就陶寬爹攬來的散活,都必須得陶寬爹去買毛竹來做,不然你沒有了材料,怎麼去幫人家做散活,陶寬爹到主人家裡去做手藝,人家都是把原材料--毛竹準備好的,而那些散活就得陶寬爹掏錢去買毛竹來做,所以,在陶寬家裡,還是存著一些錢以備急用的。再說那樣的一毛二毛的,做散活的時候,多要點還是少要點,完全是在陶寬爹的心裡所存在的對於那些拿散活過來的人好感與否。在陶寬家裡可能的是,錢比米更方便,這也是做手藝的人家和普通做農活的人家的區別。陶寬爹做手藝,陶寬媽做家務帶陶磊,家裡只有陶寬爺爺去生產隊做工分。
:()醫療機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