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寬爺爺靠在牆角看著劉哥送出來的那些客人,從劉哥的神態和語言的親密度就可以看出劉哥對於來訪的客人自然是分了好幾個層次的,最先出來的大多是一些年輕的娃,有的甚至比陶寬爹大不了幾歲,嘴裡的絨毛都還沒有完全褪去,只是細細的絨毛,不是那種黑粗的鬍子,陶寬爺爺站得遠,也只有在火把靠近年輕人的時候才看清那些人嘴上的絨毛。而往往是這些孩子有魄力,能衝動,陶寬爺爺在他們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陶寬爺爺在他們這樣的年齡也是走在前面的,為整個的隊伍撐膽子,背後卻有著你老的人給自己撐腰,自然也是意氣風發,彷彿世間的一切,只要自己去努力,都可以爭取到。而劉哥對於這樣的年輕人卻是訓斥,交代他們的語氣有著強有力的支配權氣息,而這些年輕人自然對劉哥很是尊敬,甚至有些恭敬的成分。陶寬爺爺也大概想出劉哥對於這些人的籠絡所採取的手段,也正是這些年輕人能把劉哥交代的事不折不扣完成好。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陶寬爺爺都替這些年輕人高興,不經歷一事,就不能長一智。要不是陶寬爹身體柔弱,陶寬爺爺也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陶寬爹送到劉哥這裡歷練歷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磨鍊的孩子很難成才,即使是在農村裡做農活,也比那些沒有被磨鍊的孩子強,考慮的事要周全好多,而各個村莊以後的能說出點子醜寅卯來的,也是這些人中間出來的。能得到劉哥的垂青,也是一個機遇,這也給陶寬爺爺提了一個醒,劉哥絕非那時吃炒鹽的劉哥,事情都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陶寬爺爺老了,有陶寬爹替補,但陶寬爹卻沒有陶寬爺爺那樣的精明和幹練,這都是陶寬爺爺所擔心的事,沒有得到社會的歷練,只能學門手藝,圖圖口實。這些年輕人出來,劉哥只是站在廳堂裡,從劉哥的語氣就知道,劉哥對這些年輕人的嚴厲和殺伐果斷,沒有商量的餘地,只是命令和訓斥。而這些年輕人卻對劉哥沒有絲毫的辯駁的意思,只是答應的份。而這些年輕人當中,陶寬爺爺卻沒有看到銀井灣的孩子,從某方面來說,要麼劉哥對陶寬爺爺有著忌憚,不想在銀井灣找代言人,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卻是銀井灣的不幸,既沒有人被劉哥看中,也沒有人能到劉哥門下去鍛鍊鍛鍊。陶寬爺爺心裡還是有著惋惜,也慶幸自己晚上來了,來了也看到了銀井灣的孩子前途,更多的是銀井灣整個村莊的前途。陶寬爺爺想著,方便的時候也把自己看好的年輕人不管是自己帶還是送給劉哥帶,都不是壞事,至於劉哥讓他們去幹什麼,是幹好事還是壞事這都要讓時間來判斷。等年輕人出來以後,再出來的人就比較大些,不但是有鬍子,也有中年人,而這些中年人,有幾個都是陶寬爺爺認識的,有的還挺熟,甚至還有經常出去做事,回來也會到陶寬爺爺家裡來,看看陶寬爺爺的,雖然他們拿出來的東西都不是很貴重,但都是一片心意,陶寬爺爺都很看重,並會和他們交流外面的情況,也會討論某人的為人處世,其中就包括劉哥,而對於劉哥,陶寬爺爺都很願意交代他們,讓他們多學做生意的本領更多的是怎麼做人的。劉哥對於這些人,態度比那些年輕人好好多,沒有了訓斥,有的只是和顏悅色,甚至很謙讓,而這些人所在的層次肯定是高好多,肯定是合作的夥伴,劉哥也是送出了大門,除了在語言上有些尊敬更多的是去拍拍對方的肩膀,臨走了還會揮手致意,嘴裡說著走好之類的話語。陶寬爺爺想著劉哥,覺得劉哥也難,沒有利益的糾葛誰願意出來做孫子呢,也不管背後怎麼去對人家,至少在面子上還是很尊敬的,這其中就包括經常到陶寬爺爺家裡來的那個人,也有一個,和陶寬爺爺沒有太多的交往,但彼此的心裡都很關切對方,只是沒有在來往中,有了經濟的來往罷了,陶寬爺爺自然也很尊敬這樣的朋友,從陶寬爺爺娶了自己的女人,陶寬爺爺似乎就退出了那個圈子,能避開的儘量避開,和劉哥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