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袁錦林那幾乎可以說是把心裡話擺在明面上的言語,許鑫並沒有著急回覆。
而是拿著手機思考了一會兒後,才回複道:
“袁老師現在在哪呢?”
“我已經回到香江了。不過我19號還要來燕京,參加導演協會的頒獎典禮。”
看到這話,許鑫也沒說“巧了,我也要參加”之類的廢話,直接說道:
“那咱們19號約個時間坐坐?”
“好啊。剛好和許導聊聊我的想法。”
“嗯,沒問題,那咱們19號見。”
和袁錦林約定了時間後,許鑫就坐在沙發上陷入了沉思。
其實這劇本故事性挺“平”的。
並不是說不好,而是屬於那種很典型的故事劇本。
要是以前,可能他都不會考慮。
但……他其實始終對老頭的那番話記憶猶新。
“不要對商業片有什麼成見。”
確實,對於導演而言,觀眾的藝術欣賞水平是參差不齊的。但觀眾走進電影院最本質的追求是相同的,那就是找一部能夠帶給精神一些娛樂放鬆的影片。
來電影院裡看一部2個小時苦大仇深卻藝術性很高的電影,與開開心心嘻嘻哈哈坐在影院裡倆小時看部星爺的電影,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畢竟電影從誕生開始,就是精神娛樂為基點,只不過後來的那些電影大師一步步把它上升到了藝術的層次。
也是那次和老頭聊完,他意識到電影……其實就是電影。
在“娛樂”這一點上,沒什麼高低之分。
雖然他現在把劇本拿到手裡,第一反應還是會去思考這個劇本的深度,藝術表達,思想觀點等等……但他也在努力的把這種角度的思考量去儘可能的扁平化。
而《捉妖記》這個故事……其實在他看來,有點類似《西遊降魔》。
只不過,星爺的套路是把一切思考包裹在其個人風格很濃烈的電影鏡頭內。
而《捉妖記》這個故事,則並沒有具備這一點。
但從故事性而言,它從線索開始,給的就非常完整。
可對許鑫而言,其實“不夠”。
但這種“不夠”卻又是從藝術片的角度去思考。
有點吹毛求疵的意思。
這故事他如果拍,可能都不需要費什麼腦子,只需要找到一個整體的故事節奏,然後在這條節奏線裡,加入自己的風格就可以了。
不需要更改,也不要走什麼“商業片藝術化”這種道路。
袁錦林是想拍一部闔家歡樂的片子,那這片子一定要通俗易懂才行。
而這個故事倒也可以。
只是……總感覺這故事有點太“扁平”了呢。
正琢磨著,忽然,一聲抗拒之音鑽進了耳朵裡。
“你起來!!!!!”
許鑫下意識回神,就瞧見了暖暖手裡拿著幾根畫筆,站在弟弟面前躍躍欲試。
陽陽很護犢子的整個人趴在小桌板上,一邊保護自己身下的畫板,一邊發出了這種動靜。
暖暖拿著畫筆試圖蹲下來,陽陽從原本盤腿趴在桌子上,變成了膝蓋著地,“撅”在桌子上,開始推蹲下來的姐姐。
就是不讓她靠近。
暖暖這次表現出了出奇的耐心,並沒有直接動手,而是手透過弟弟的“防守漏洞”,抓到了那張畫稿。
然後……
陽陽直接一個應激反應,手裡的水彩筆朝著姐姐的手背戳了下去。
小胳膊砸到桌子上還發出了“嘭”的動靜。
顯然是用了勁的。
看的許鑫嘴角抽了抽。
不過他沒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