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想了想去屋後菜園子找朱氏打聽打聽,“老大媳婦你吃過豆腐嗎?”
“豆腐?娘豆腐是什麼?”朱氏放下水瓢不解的問。
“哦哦,娘瞎問問。”
“那娘想磨點東西,”
“娘,石磨在村長家,現在不是農忙,可以去村長家借用的”,朱氏不解娘要石磨磨什麼,不過娘問什麼她就答什麼。
“嗯,娘知道了!”王春花朝朱氏擺擺手回屋去了。
經過上午自己滿村打探的訊息,王春花知道原身是怎麼回事了。
這個家庭還是很和諧的,原身也叫王春花,丈夫叫張有財,有兩兄弟一個姐姐,排行老三。上面一個姐姐張春妮,一個大哥張有福,下面一個弟弟張有壽,都各自成家了,也已經分家了。上面還有一個老爺子張富貴,跟著老大張有福一起住。
原身丈夫跟弟弟張有壽每個月給二十斤糧食,因為老太太去世了,老爺子也心疼孩子,覺得自己少吃點沒什麼,張有富也沒意見。
分家後原身操持家裡家外,丈夫張有財人老實又對原身好,二人日子過的很好;自然對子女就會寬容,就連對兒媳婦朱愛琴(大媳婦)李美蘭(三媳婦),也很好,周圍鄰居也都是誇讚居多。
原身改變是因為三兒子張聰媳婦李美蘭(李氏),進門沒幾個月,原身的丈夫在田裡勞作時,突發急病死亡,沒過多久孃家媽也掉河裡淹死了,原身接受不了丈夫跟母親的離世。就覺得張聰這個媳婦娶的不好,剋死了丈夫跟母親,就把所有的怨氣,都宣洩在張聰媳婦頭上。
王春花知道,原身這是接受不了現實,把痛苦轉移成怨恨,不然她撐不住。注意力轉移那自然要有人承受,老三媳婦就倒黴了,然後就是惡婆婆上線,她不光磋磨兒媳婦跟家裡小孫女,她還一天天半死不活的陰陽村裡人,跟倆妯娌也鬧的不愉快。
王春花看過,還好原身家因為離後山近,左右沒幾家人,一個趙荷花,趙大姐為人豁達,之前跟原身是好閨蜜,後面也沒怎麼鬧僵,一個張老伯老頭一個,沒兒子!人家隔三差五不在家,經常去閨女家養老,所以原身跟左鄰右舍處的還行!
王春花覺得原身應該是內疚的,不然不會那麼快去世,一個人的底色是很難改變的。她本身是個善良的人,年齡也不小了42歲在古代已經是老太太了,所以原身白天做惡人晚上內耗,把自己給熬死了。
哎! 世界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自己不就是意外死亡又來到這裡。
想到這,王春花就腦殼疼,這個村裡沒幾個人知道這個朝代叫什麼,只知道很久沒有換國君了,因為很久沒有掛素幔了【古代國君去世要掛白布,這個白布就叫“素幔”。
問有多久說是很久,就很無語!問為什麼?就說“你很奇怪,我們女人關心這個做什麼,關心晚上給丈夫孩子做什麼飯比較要緊。”
王春花覺得也對,這古代農村訊息都是閉塞的,一個村子裡的人,沒有什麼必須品要買,都不會去趕集的,就算換個國君,知道哪朝哪代也沒有太大改變。
她還是有空去集市上打聽打聽,到時候小心點就是了!問為什麼不去找村長打聽打聽,王春花現在還不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