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困難時期,一定會破繭成蝶,到時候個人的修養學識會更上一層樓。
雲燁不這麼認為,人生又不是過關斬將,砍死一個又一個的自己,最後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很有趣麼?
毛毛蟲挺好,身子一拱一拱的吃樹葉,多好,變成蝴蝶就沒多少日子可活了,雲燁是一個只追求生命長度的人,對於質量他不是太在乎。與其焰火一樣的燦爛剎那光景,他更願意默默無聞的活的像只龜。
大唐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讓所有人有些陌生,常年活躍在塘報上的魏徵,如今似乎變成了透明人,不再聽到他四處彈劾別人的奏章,那些驕橫拔扈的勳貴們現在也變得文質彬彬,很少再聽說誰把誰家的孩子扔進了井裡,往日的紈絝們不是在邊關苦熬,就是在書院被壓榨,要麼就成為文官後努力的建功立業,最差的也接掌了家裡的生意,天南海北的為幾枚銅板奔波。
沒人知道大唐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皇帝越來越像神靈,明顯感到輕鬆地農人們把李二這位從來不加賦稅的皇帝供在祖龕裡,在香菸繚繞中讓人更加的畏懼。只是離自己遠了好多。
廣告出現在塘報上,驚得雲燁差點掀翻桌子上的筆墨。雖然只有一行小小的字,上面寫著:出關中,過雲中,那裡是無窮無盡的土地,關中十畝荒地換雲中良田百畝。大唐貞觀七年。
第六十節 移民出塞
當天亮以後,雲燁騎著馬出城門的時候,城門口圍了好多人,不要說車馬,就是一匹馬也休想擠過去,不是說大唐人口凋零麼?這黑壓壓的一大片都是什麼?
大唐的兵威威懾四海的時候,哪怕是邊塞也和內地一樣安全,十畝荒地換取百畝良田,這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更不要說免稅三年的新舉措。
早就聽管家說現在不管是誰,只要申請去雲中的,就會得到官家的資助,不管你是不是關中人,只要你找到保人,就能帶著全家去邊塞種田,甚至於流民,官府都會裝作不知道,重新給你填報戶籍,再把你全家護送到雲中去。
唐武德二年(619)二月,大唐初定租、庸、調法,五年以後與均田制同時頒佈執行。它以每一男丁授田百畝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實行“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的賦役,這在大唐初年是合理的,藏兵於農,平時為農,戰時為兵,所謂無恆產者無恆心,當一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哪怕最怯懦的瘟雞,也會變成野獸。
但是這種好辦法註定不可能長久的實行下去,隨著人口的增多,官府手裡的土地會逐漸減少,到時候,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土地平均的分配給每個人。
兼併土地一向是權貴們最大的愛好,雲家老奶奶直到現在都認為,雲家最值錢的還是兩千畝的封地。至於倉庫裡的錢財,她沒有多大的興趣,人雖然老了,每個月坐著馬車巡視一遍雲家的土地,依然讓她樂此不疲。
庫房裡少了一千貫錢,她眉頭都不會皺一下,平日裡接濟流民,從不心疼錢,但是誰要是敢砍雲家土地上的一棵樹苗,她都會發現,並且會大發雷霆。
雲家現在種莊稼都已經快成負擔了,可是每年裡的頭等大事依然是農稼,拜神,禱告,穿破衣服撿麥穗,新莊稼收到庫房裡貼上大紅的封條,寫上吉祥的話,倉房裡的老鼠都會受到優待,從祖宗起就傳下來的習慣,想要改變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自從馬周揭露勳貴們兼併田畝的事實後,國朝的土地管制就達到了極限,一連三年,雲燁沒聽說有誰家的土地大面積的增長過,親王也是如此,倒是雲家在塞外忽然多了一塊田地,就在陰山腳下,連著那日暮的牧場,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