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必由之路。現在,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中小企業的所有制改革,MBO是最合理、也是最有可操作性的。具體理由,上次已經闡述過了,不再重複了。這次再補充兩點意見。第一點,反對MBO的人,無非是對管理層用來收購企業的資金來源表示質疑。這一點,我認為,只要不使用企業自身的資金,或者跟企業有關聯的資金,就不會出現過去用企業的錢來‘買’企業這種醜惡現象了。第二點,有人提出MBO容易導致暗箱操作。其實,任何一種辦法,都會導致暗箱操作,這並不是MBO獨有的現象。說白了,不管是MBO也好,還是公開拍賣也好,都只不過是一項工具。比如說槍,掌握在警察手裡,就是維護治安的;落到歹徒手裡,就是行兇作惡的。MBO也一樣!”
“對!我也仍然支援郭斌的觀點。”鄭明達扶了扶鼻樑上的眼鏡,“應該說,MBO本身還是非常好的。當前一些國有企業在操作MBO的時候,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就像鄧傑上次說的那樣,有的企業高管,就直接用企業作抵押到銀行貸款,然後用貸款的錢把企業買下來,實際上自己一分錢沒掏!但是,這只是MBO中最壞的現象。如果因為一種改制方法中出現了最壞的現象,就把這種方法全盤否定,這不是太武斷了嗎?”
姚保華剛想說話,已經被鄧傑搶了先:“這個問題,我還要再次申明一下。我說的,並不僅僅是因為企業高管用於MBO資金來源不明的問題,而是企業賣給高管以後,它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的問題。高管本來是企業的經營者,實行MBO以後,高管同時又成了股東,這不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了嗎?我們搞企業改革,是要讓企業走向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現代化企業的主要特徵,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我們搞來搞去,如果企業還是跟過去一樣兩權合一,那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姚保華跟著說:“對呀!高管又當股東,又當經營者,不跟過去那種企業差不多嗎?那還要搞什麼所有制改革呢?這還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關鍵問題是,企業產權轉讓給管理層,就很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種教訓太多了,我就不用舉例子了吧!”
武瑛拿出一張紙,高高地揚著說:“關鍵是收購的價格。誰來定價?怎麼定價?這是MBO最大的黑洞。老姚不舉例子,我來舉。不舉例子,哪來說服力?去年,上市公司當中,有十家搞了MBO。價格怎麼定的不知道,結果是公佈出來的,你們可以上網查。這是我查的,念給你們聽聽:粵美電收購價是兩塊九毛五,廣塑股份是兩塊九毛六,新變電工是一塊兩毛四到三塊一;同期的淨資產,粵美電是四塊五毛九,廣塑股份是三塊兩毛六,新變電工是三塊四毛一。你們看看,為什麼這幾家的收購價格,會比淨資產還低?我們都買過股票,國有股減持的時候,曾經被迫接受過以‘市場價’減持國有股。那時候,大家都不理解,但是想到這是改革帶來的陣痛,為了支援改革,就接受吧!但是接受了,心裡也還在想,為什麼就不按淨資產的價格呢?這樣大家心裡也能平衡些啊!不過,那也只是在心裡想想而已。但是MBO的時候,這些企業管理層,憑什麼就能用比淨資產還低的價格,來收購企業呢?這不是明明白白地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嗎?這就難怪好多野心勃勃的企業家,把MBO稱之為盛宴了!”
鄭明達說:“武姐,你說的的確是事實。我看過一篇文章,上面說的情況比你說的還要嚴重。他說,現在實行MBO,一般都是按每股淨資產定價的,但是,大多數上市公司MBO價格低於淨資產。這個大多數,他說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武瑛馬上搶白他說:“那你還支援MBO!”
鄭明達說:“正是因為有這些現象,才需要我們來分析呀!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造成這些後果,看起來,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