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陰、陽變換有法。
以太極樁為例,用功之時,必先以剛勁而用之,以求開筋、開骨之效,剛勁用後即棄之,棄之則松,松則柔。
以剛求柔,以剛用柔,以柔用剛,剛柔相濟,始合太極,渾然一體,其功乃成。
太極樁在換勁方面依然遵循著太極理法,既由無極開始,繼而太極、兩儀、四象、八節、九宮定成局的方針進行的。
由上身陽經之內勁開始,向下身進行內勁的轉換,其間內氣、血則隨同意識的不斷的變化,而行遍下身,使下肢經絡完整、充實,達到沉穩中透著輕靈,剛建中含有柔軟的境地。
由腰背間而向兩臂進行勁力的轉換,其間內氣、血則隨同意識的不斷的變化,充實上肢,當經絡完整、充實後,達到兩臂沉重中透著鼓脹,剛建中含有輕靈的境地。
本著“勁由丹田出“的原則,由中向梢進行勁力的轉換,使之內氣、內勁由丹田發向四梢,節節灌通,使內勁運化通達,達到經脈暢通無阻的境界,進而達到內、外三合一體,意念一動,周身皆一體、整如泰山的狀態。
何謂整勁?即周身內、外三合融為一體,所發出的整體如一的勁力。
在站樁時透過不斷地運用意識的轉換,使身體的橫、豎、內、外的各種勁力,有機的結為一體。
在意識的引領下,由丹田到四肢,節節貫通,使之達到意識一動,則氣達四梢,逐步地做到一發動,周身皆動,大有泰山倒、高樓傾之感。
“丹田練氣“,是所有功法所要求的,太極樁在這方面尤有獨到之處,先動足少陽,足少陽一動,則周身內氣開始活躍。
動足少陽經後再動足少陰,足少陰一動則補先天之元陽,強化五臟,練後天的五穀之精,化為真氣補充五臟,行先天之真陽,補心中之真陰,達到坎離****,陰、陽互換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
之後,引周身真氣歸於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納、開合、鼓盪、填充,讓丹田這氣機發起之源,充分吸納周身的元氣使之更加飽滿、堅實。
在整個的練功的過程中,透過丹田不斷的把元精轉化為元氣,然後再開通經絡,使丹田的元氣透過經絡的運化到體內的各個臟腑,充實於五髒。
逐步的達到精旺、氣滿、神全。丹田的混元罡氣飽滿,為周天循經行氣做好必要的準備。
武當太乙門的功法均以練精化氣為修煉宗旨,以練就丹田混元氣為入手,繼而運氣行走經絡,讓丹田混元氣按內功需要的不同,而行走不同的經絡,以達到不同功夫的要求,這就是所說的:“循經行氣“。
太極樁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陽、足少陰兩經作為循經行氣的入手,繼而行氣於督、任二脈,以達小周天的目的,此乃武功、丹功所必需達到的。而行氣於大周天,布混元罡氣於周身經絡,達到“法密如籠“的境界,才是太極樁外功的最終追求。
練到此境界,太極樁在外功方面,才達上乘功夫。
神為內功之主帥,練神之清明,則意之靈便,意識是內功習練法中的君主,任何功夫的練法,均離不開意識的運用。
因此,在練太極樁功時,要十分的注意意識的運用,所謂“光華內收練神“是指:在練功的過程中,神光內收,專心的注意意識的運用,轉換以及體內氣血執行的變化。
反觀內照,精神內守是練太極樁是應用的必備方法,也是太極樁武道合一的具體地表現。
神到、意到、氣到、力到是內家功夫的內三合的基本要求。
而內視練氣的法則則是練內功的共法,“內景隧道,唯反觀者可以照察之“更充分的說明了神光內收可以開通經絡隧道的特性。
光華內收以後,隨著神光的內收,練功者的心態也逐漸得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