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算完屍入葬了。雍正的金頭入葬之謎,一直盛傳不衰,並有許多人相信其真。

另外一種說法是:雍正在圓明園宮中與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臣僚議事,自未至申,差不多有兩個時辰,方命退班。鄂爾泰因苗族叛亂未平,格外惦念,回到宅中,情緒低沉地吃了一頓晚餐。忽見宮內一太監氣喘吁吁地奔來急報,“皇上暴病,請大人立刻進見!”鄂爾泰驚駭欲絕,連忙

88 /日暮東陵

起身,急馳於宮前下馬,奔向皇帝內宮。只見宮內只有皇后一人守在御榻前,滿面淚容。鄂爾泰來到榻前揭開御帳,不禁哎喲一聲大呼起來。正在這時,莊親王、果親王相繼到來,近矚御容,都不禁大驚失色,雍正皇帝已氣絕身亡。莊親王見此情景,急忙說道:“快把御帳放下,好圖後事。”皇后在一旁嗚咽著說:“好端端一個人,何以立刻暴亡?須把宮中侍女內監統統招來,嚴刑拷訊,查究原因。”鄂爾泰說道:“侍女宮監,未必有此大膽,此事且作緩圖,現在最要緊的是續立嗣君。”莊親王回應道:“這話很是,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留有錦匣,內藏秘諭,應即抵遵。”遂督總管太監,到乾清宮取下秘匣,當即開讀.乃是“皇四子弘曆為皇太子,繼聯即皇帝位”。這時皇四子弘曆等已聞訊奔入宮來,遂即奉遺詔,並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為四輔臣,議定明年改元乾隆。自此,乾隆皇帝登基,對雍正的暴卒之因沒有查問,以後歷朝對此都諱莫如深,不能詳考,因清史尚無確切記載,各種說法也只能算是傳聞或一家之言。至於要徹底解開這一懸案或要親眼目睹雍正是否以金頭組合全身而入葬,那就只有開啟雍正本人的泰陵才能真相大白。而這泰陵本身的來歷又是一個歷史謎團。

關於這個謎團,民間的傳聞是,雍正自楊春園改詔奪嫡、陰謀篡位,隨之又拭兄屠弟後,不免心中有愧,死後怕受到先皇康熙的降罪責罰,因此決定另選陵址,竟不顧祖制,跑到易州建起陵寢來。這樣遠隔幾百裡的康熙就對他無可奈何了。

事實上,自清王朝入關,順治、康熙兩朝的帝王后妃在京師以東的昌瑞山下建造陵寢後,便開創了“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昭穆之制”。“昭穆”為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始祖居廟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其左為昭,其右為穆。父為昭,則子為穆,父為穆,則子為昭。這種方法也用於墳地葬位的左右次序。

第二章由東建到西陵/89

早在古代的《 周禮》 一書中就曾有:“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的規範記述。

雍正即位後,隨著政權的不斷穩固,開始想起建造陵寢一事。雍正四年(1726 年),詔諭允祥、張廷玉和工部、內務府官員辦理陵寢事務。允祥等臣僚率領術士們,先在馬蘭峪的昌瑞山腳下選擇吉地,但沒有選中相宜的地方。後來選中了九鳳朝陽山,離孝陵、景陵不遠,風水甚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但後來精通勘輿的臣僚術士再三相度,又認為九鳳朝陽山“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此雍正廢掉了這處陵址,讓巨僚們再行勘察,但這幫臣僚不知是由於什麼緣故,卻久久找不到佳穴,又不知出於怎樣的一種考慮,雍正開始命怡親王允樣和漢大巨高其悼捨棄京師以東,到京師西南一帶山脈採卜。允祥等人受命後,經過多處勘察,至易州境內的太平峪,興隆莊一帶發現了“萬年吉地”,並回宮竭力向雍正薦引。按照允祥等人的說法,此處西依雲壕山,北靠泰寧山,東傍丘陵地,南臨易水河,堪稱:“乾坤聚秀之區,為朝陽會和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覽奏之後,也認為此處是“山脈水法,條理詳明,詢為上吉之壤”。但是,若在此處選擇陵址,顯然違背了子隨父葬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