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等馬克中等馬,中等馬克下等馬,運用己方長處去對付敵人短處,從而在戰爭中獲取勝利……”
聽著鄭相如侃侃而談,殷無咎打仗多年自然知道這些道理,他有點不耐煩追問道:“那朕問你,如果一線精銳軍隊喪失殆盡,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鄭相如面色如常答道:“若是一線精銳軍隊喪失殆盡,則應迅速收攏殘兵退守防線,堅壁清野切忌出戰,再跟三線部隊重新打磨一線精銳。”
“要是等到最有戰鬥力的一線精銳和二線中堅全部死絕,再從三線部隊開始練兵,縱使人數再多那也沒什麼用處,這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
“比如一線精銳的隊正能到三線部隊擔任旅帥,旅帥能夠擔任校尉,校尉又能擔任將軍,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打贏勝仗,所以就會挑選戰士訓練戰法,而不用主帥從頭到尾逐步教導。”
這話一出,殷無咎總算相信鄭相如確實文武雙全。
昔日安祿山起兵造反的時候,殷無咎就是動員清河九縣的退役老卒,故而才能快速練成十萬大軍。
武器裝備永遠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只能是人。
封常清和高仙芝兩人慘敗就是最好例子。
他們兩人本來都是縱橫西域的大唐名將,為何對戰崔乾佑竟會如此拉胯?
封常清六萬官兵只用一天時間就丟掉武牢關和整個洛陽。
高仙芝帶領十幾萬朝廷大軍進行東征,面對兩萬騎兵更是一敗塗地,害得主帥六皇子榮王李琬死於非命。
原因在於封常清和高仙芝實在高估朝廷官兵,直接把他們當做西域唐軍進行使用。
西域唐軍分為安西和北庭兩大藩鎮,所募之兵皆從屯田戍卒裡面進行徵召,這些士卒常年訓練枕戈待旦,本質就是精銳老卒,豈是中原地區那些百年未識兵戈的官兵能夠相提並論。
這也是為什麼高仙芝在怛羅斯慘敗之後,封常清能夠快速重整安西軍,進而向北討滅葛邏祿人,向西滅掉克什米爾的大勃律國。
鄭相如可是當代鬼谷子,他又豈會不知這點兵家知識。
殷無咎內心不禁佩服起鄭相如:“看來他確實很有本事,難怪鄭虔舉薦他為侍中令。”